浅谈山区音乐教师的“为”和“位”
城口县实验小学 冉晓燕 405900
10月9日,我参加了在重庆市北碚区进修学院举办的重庆市小学音乐教师新课改专项培训。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系统地学习了音乐新课标,听取了西南大学音乐教学法教授尹红、市教研院音乐教研员胡苹、音乐特级教师谢晓梅等为我们进行的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即兴伴奏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专项训练。受益匪浅,在此,将我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向同行简要汇报并与大家分享。
暑假学校招聘教师时,我们一位校长向某位应聘老师提出了“你最近几年的人生规划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关注,便在心里问自己,“最近五年的规划是怎样设定的”?我不敢大胆地设想,山区音乐教师这个弱势群体,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更是缺乏培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致使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因而对自我的提升和山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缺乏底气和信心。通过这次学习,增强了我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了我努力的方向,大胆地自我规划:“一定要向名师看齐,争做一名优秀的山区音乐教师”。南岸区进修校邹荣盛老师说:“有所为则有所位”。我便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其中的“为”和“位”
1.提高音乐素养、使教学有“为”。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活动,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某些片段与专家的讲解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我欣慰地发现:我的教学流程,还没有背离新课标,教法和学法也能渗透现代教育理念,自我感觉还不十分落伍。这得益于离职进修,在川音的大学学习生涯中,老师结合新课标渗透音乐教学法,在把握音乐形象,讲解音乐知识,提炼音乐要素等方面,为我今天的教学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促进了我实施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潜在意识的生成,但这仅仅是新课标理念的初始萌芽,离专家的教学风格还差之甚远。这次培训活动使我更进一步明确,要使这种潜意识更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并落实到平时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更科学、更适用、更有效,只有在不断丰富音乐理论知识,不断提高音乐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在音乐教学中有所建树,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和发展。
2.拓展学习空间、使事业有“位”。
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社会信息便捷,让我们不出家门,就能遍访名家。网络是我们重要的学习首要途径。其次,积极参与音乐赛课、评课、培训等活动,直观感受同行的教学技艺,受其感染、熏陶和启迪,就像这次培训一样,很多课堂上的疑虑都得到了充分的解答;第三,积极发起和参与校内、县内音乐教研活动,整合身边有限的教学资源,促进音乐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在音乐教师合作交流中生成本土音乐教育资源;第四走出学科,打破学科界限,挤出时间听取其他学科的课,学习其他学科教师解决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措施,学习教师的课堂设问和教学机智,实现学科的整合。总之充分发掘、拓展学习空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断充实自我业务素养,使音乐教学有声有色,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自我业务素养提高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用教学业绩和效果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从而提高音乐学科的地位。
三、扎实课堂教学,落实“为”巩固“位”。课堂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教学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空话。我们不能仅凭着自己对音乐的一些直观理解,在上课之前,大致看一些教材,就按以前上课的经验、活动进教室,对这种“乱劈柴”的教学活动自我感觉还比较良好。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必须是在认真把控新课标,掌握学段分目标,了解重要知识点;仔细分析教材(曲子的调式调性,音高是否超出学生音域,演唱方式,主要知识点);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设计主要教学语言与问题;备好、备足教学资源等等,结束之后,还需要教师有一个客观的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生成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