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夏琼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夏琼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关兴中学  564400
摘要: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事关年轻一代的成长,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前景目标和现实发展的共同需要,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培养中学生的高尚品德是每一位中学教师肩任的重要使命,作为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中学生  历史教学   课堂  渗透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作为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如何全方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很有必要从历史学科自身的角度,加强对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前景目标和现实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当务之急的主要任务,下面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历史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的独特功能
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历史教育在维护国格、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把个人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维护民族独立、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高尚品德,也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具备的高尚品德。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而中国近、现代史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从鸦片战争的炮火到八国联军侵华的销烟,从“门户开放”、列强瓜分中国到日本全面侵华,百年中国近代史是百年民族耻辱史,但更是中华儿女百年抗争史。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洋务派“自强求富”到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实业救国,多少人为了振兴中华而孜孜奋斗,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找到了一条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井冈山的星火、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八年抗战的功勋、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充分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在历史课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德育教育的需要,也是历史课特点的必然体现,每一位教师只要在这方面稍下功夫,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自身“德”的培养和提高,以保障学生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目前历史教学中由于一些历史教师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探讨不深;客观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课时的限制等因素,德育渗透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说教性等,从而大大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坚持全程渗透的理念。教师是历史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更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不行的。教师由于教书育人实践的需要,品德高尚是必须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做出榜样。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历史教学必需的学识,更要具备历史教育的“德”,要以“德”育“德”。只有良好师德修养的中学历史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的表率行为去感化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在现实中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教师是学生的带头人、引路人,必须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境界,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首先搞好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才能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道德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历史认识空间,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历史新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它与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历史新课程的三个目标是层次递进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
 “一个不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来自于自己的经历、见闻;一个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除来自于自己的经历、见闻外,也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吸取经验”,这就是历史空间。“历史空间大的人,对中国历史了解透彻,就像与黄帝、尧、舜、禹同年生,一直活到现在,几千年兴亡多少事,一切都在指掌中”。教师通过中国近现代史对孙中山、毛泽东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两位历史人物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及思想观念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从小胸怀大志,为民族的兴旺,国家的繁盛而孜孜不倦,百折不挠地探索、追求,所以他们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从中领悟到伟人们拥有非凡的才华和高远的志向是成就他们伟大成就的必备素质。可见,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总结人生经验,把握自己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借鉴历史,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把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紧密集合,增强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和时代性。
  历史是过去的事,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在,也可以用现实反思历史。学习历史,可使学生将“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活动、道德精神“激活”,传承“过去”而进行道德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诸如我们可以从陈独秀开展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活动中,去传承并充实“勇于竞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毛泽东创立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体系、邓小平提出和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举中,去继承并充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从商鞅、王安石、康有为力图改革中去传承充实“大胆改革”“切实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的精神等。这些精神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气息,我们在教学中发掘和利用这些德育资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但一个数典忘祖的民族也是不会有希望的”。这样会增强学生的社会亲合力,容易将上述规则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历史内容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关键是使受教育者在对历史的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正确而持久的道德感,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教育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之中,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才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注重德育渗透,转变中学历史教育观念,更好的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效,创造更多适应新形势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