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探索山区语文生活教学方法.................................谢忠平
探索山区语文生活教学方法
谢忠平   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小石桥中心小学     653100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如何让山区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学习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帮助学生的语文学习,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看一看 ,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字】:山区   语文   生活    教学    思考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在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今年“六一”我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方言小品《 蚂蚁搬豆》,《掩耳盗铃》,孩子们利用了学校提供的这个大舞台,通过自己的表演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天赋。所以同学们表演得淋漓尽致。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商家有意无意的广告词,如“五一大减价,五一大减假 ”、还有学校外面的墙壁上经常看到一些“浇混凝土,交混凝土”等等,这一类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带上一本小本子,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让我们伟大祖国的国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学生是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议一议,了解中华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二、语文教学应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只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并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变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看一看,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灰椋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傍晚去一个百鸟归巢的地方,亲自去体验一下它的壮观场面,这样理解起课文就简单了。对于山区孩子来说广玉兰是学生常见的,不仅山上有,学校花坛也有,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作为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再如《冰花》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 冰花,领略冰花的美;《看菊花》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菊花,了解菊花,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廉颇和蔺相如,通过角色的扮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小事,让同学们知道不论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应该学习他们俩的优秀品质,这样才有利于自己进步。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生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体会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又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游龙马山亲自去感受爬山的艰辛,从而体会扫路人的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学生的体验,在回到课堂上学习文章,让他们不仅仅体验到的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http://www。dysx。net《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4〕《学会生存》美国:埃德加·富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