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良性影响
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中学——杨宏宗 557200
关键词:语文教师 对学生 良性影响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能力迅速发展、世界观形成、自我评价能力逐渐上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如果教师只顾填鸭式的教书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良性影响,中学阶段将成为他们的危险阶段、多事之秋。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施以积极的、良性的影响,扮演着学生灵魂铸造者及其前进道路指示人的角色。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所传授的知识,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其良好的个性影响。
一、语文教师必须表现出高度的职业道德力量,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形成。
中学生的效仿能力较强,对立情绪也容易产生。教师的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等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学生留下烙印。你对他不恭他也对你不敬。一个教师如果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以诚待人、遵纪守法,势必给学生带一种良好的影响。而那些自轻自溅、满腹牢骚、敷衍塞责、表里不一、拖拉懒散的老师无疑使学生厌倦和失望,甚至造成反感。大家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学生学习责任感形成的外因、其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对促成学生责任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职业道德培养。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才。没有高度的道德力量就难以完成这一伟大使命,完不成这一伟大的使命就意味着整个教育的失败。语文教师凭着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追求,凝聚成一种力量去感染学生鞭策学生,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责任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教师高度的职业道德力量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有爱才有动力、才有收获。孔子因爱学生才诲人不倦,因而第子三千七十二贤。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从老师对自己的爱中体味出做人的原则和道理来。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力量,成为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外部因素。
二、语文教师要用广博的知识去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成功的信念。
学生学习所涉及的领域都是未知的领域。他们对未知的领域充满着好奇心,迫切希望教师带领他们去探求去征服。此时语文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能相对其他学科教师而言更能体现出来,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融合基础性与综合性。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应什么都懂。钱梦龙老师所谓“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成‘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语文教师知之愈多、他向学生展示的也就愈多,他学生的见识当然就愈广,反之则成为井底之蛙。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具有语言文学、文章写作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外、还应懂得历史学、美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天文地理、宗教民俗、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因为现行语文教材中涉及这些知识的课文很多。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往往是以其广博的知识取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教师才能成为教学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广博的知识是一种美的体现。这种知识美同样能够对学生产生良性影响,激发并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因为他们发现有真才实学也是一种美。于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求真理。语文教师的知识美,犹如一把火炬照亮了学生通往真理的路途,犹如一把智慧的钥匙,启发学生去打开成功的大门。
三、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标准、流利富有表现力的普通话去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本领的掌握欲望。
大家都喜欢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的语音音,称他们为“名嘴”。他们除了能说会道外,还在于他们具有一口标准的、流利而且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听他们主持节目、播音,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学生听教师上课,诉诸他们感官的第一要素就是语音。哪位教师的语音有如节目主持人、新闻播音员的语音的特点,哪位教师的课就受学生欢迎。相比之下,语文教师的课往往较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课获得学生青睐。原因是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比较准确、流利自然,不那么别扭,听起来较为和谐悦耳。说得一口较为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的语文教师,他们对学生的良性影响不容置疑。某一学校曾经就“哪一门学科的教师讲课话音最具魅力”做了问卷调查,结果95%以上的学生都说是语文教师。
汉语普通话是我国的国语,是人类语言中影响最大、运用最广、最具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人们无不以熟练掌握为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熟练掌握的这一口普通话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知道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同样让人羡慕。语文教师不但要用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去感染学生,而且还要用善于处理语音去征服学生。语音是区别于说话和书面语言的主要标志,由于语音的作用,使有声语言增强了活力和生命力,使他比书面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如对“真讨厌”这个短语的处理,如果语意表示“厌恶”或“憎恨”,声音就粗鲁,语气就果断;如果对亲爱的人表示“亲昵”,声音就甜细,语气就柔和。语文教师对语音这样处理,既符合普通话的表达要求、又能让学生容易理解。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的佩服和欣赏。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要靠语言来表达。也要靠语音来处理和表现。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凭着自己对语言、语音的熟练掌握,尽量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把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意味着那一堂课不怎么成功。学生也就无所谓获得良性影响可言。
四、语文教师还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引导他们踏上美的历程。
美,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行教材中的课文课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体现了美的原则,中学生虽然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美丑、是非、善恶,思索人生的意义,渴求美的事物。但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美、美包含哪些因素、如何去欣赏美,他们仍然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因此,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和经验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美。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山水树石、花鸟鱼虫、风云雨雾、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最初给他们的感觉印象是实用价值,无法形成美感。语文教师在讲授与这些自然现象有关的课文时,要紧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文中的美学价值,排除狭隘功利的干扰,让学生形成美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饱览名胜风光,领略大自然的美。
其次,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美。社会美指社会事件中人的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一切正义行为、救死扶伤、排忧解难、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都体现了人类善的本质,因而是美的。司马迁的坚韧意志、文天祥的凛然气节、李世光的卓越贡献、邓稼先的科研精神无不体现进步人类积极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崇高的美学价值。语文教师最根本的美育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社会美,在美的感召下,为社会创造美。
第三、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欣赏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家在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美、社会美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创造出来的最高级的美。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不少的比重,如:有优美的《春》、《济南的冬天》等;有壮美的《沁园春·雪》、《海燕》等;有崇高美的《雷电颂》、《愚公移山》等;有悲剧美的《孔乙已》、《祥林嫂》等;有喜剧美的《变色龙》、《皇帝的新装》、《范进中举》等等。语文教师通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识别这些艺术美所揭示出来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社会生活犹如一个大染缸。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使其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