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开放语文课堂  提高自主能力.................................黄丽艳
开放语文课堂  提高自主能力
河源市第三小学 黄丽艳
摘 要:语文教学应形成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的开放系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开放 自然 阅读 自主学习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目前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保证则是学会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下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从而受益终身。联合国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已提出“学会学习”的战略思想,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八个“开放”。
一、教学目标开放――让学生明确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起始和归宿。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有教师心中明白,学生只能盲目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学中如果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达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目标的确定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有些目标可在课始由教师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主攻的方;有些目标可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根据自己提出的疑问来确定;有些目标可在做出小结时归纳确定;有些目标则可让学生根据课后要求和思考题来确定,如学习《卢沟桥》一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了课后的要求,学生很快明确了该课的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3.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总之,课堂上应让学生迅速明确教学目标,为主动构建新知创造条件,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新知获取方式开放――让学生发现
波利来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教材的识字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找窍门识字”这一识字方法,在学习“默”时,同学们很快找出了识记这个生字的窍门,“一只黑狗不做声”。这样就轻而易举地记住“默”的音、形、义。
三、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参与
素质的特征之一是内化性,内化须经过主体才能实现。因而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放”,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如放手让学生去读:朗读、诵读、品读、美读、表情读、表演读……放手让学生去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学习课文的收获,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说一个词,说一句话……总之,只有大胆地“放”,才能给每个学生练的机会,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教师给学生非常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朗读课文、讲述故事、课堂表演等训练,最后当学生讲述学习本课的收获时,有的学生说:“我明白了不能依靠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道理,但是文中的狐狸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老虎吃掉,所以它的做法说明了它很聪明……”这样的回答无疑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展现,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结果。
四、教学模式开放――让学生讲解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就会束缚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选择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教材,让学生尝试讲解,如三年级的学生在识字教学时,就可以先布置学生自学,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后选出识字方法最好的同学当小老师,为全班同学教学生字。这样,学生在参与“教”的过程中,为了显示自己独特的风格,思路往往别出心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五、提问权力开放――让学生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改大潮中,教师要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创造宽松、活跃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提问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提问,根据文章的表达特点提问等。例如:教学《“神童”的秘诀》,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提出?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神童”指谁?为什么称他为“神童”?他有什么秘诀?此时,老师并不是马上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寻求答案。经过长期不懈地训练,可使学生在“学-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
六、学法掌握途径开放――让学生归纳
学法指导早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授人以渔”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学生要真正理解以至运用一定的学潮,必须学会归纳学法,然而归纳学法并非易事,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要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例如,学习《炎帝创市》一文,要求学生理解“冥思苦想”等词语,这些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教师可先让学生议议“冥思苦想”中的“冥”是什么意思?“苦”是什么意思?虽然教师没有告诉学生这是用的什么学法,实际上是寓含了“抓重点词素突破”这一解词的方法,此时,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了“冥思苦想”的意思,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经常性的训练,就会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学法,逐步归纳出学法并运用学法这把金钥匙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七、总结角色开放――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进一步促进主体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文后,教师问学生:“从这课中你们学到了什么?”这句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说:“我理解了郁郁葱葱、裸露的意思。”有的说:“我知道了树木能保护大山,就像大山的衣服,能给大山遮风挡雨。”有的说:“我要告诉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树木,都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小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使课文的思想教育内容得到了升华。
八、练习设计开放――让学生“乐作”
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今天,精心设计作业尤显重要,既要让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又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让学生“苦作”。因此,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科学、新颖、贴近生活而又带有一定灵活性的作业,比如,在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背诵、讲故事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积累词汇,拓宽知识面。还可设计画图表意的练习,例如学习《鹬蚌相争》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用他们喜欢的儿童画,把课文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在这再现的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既锻炼了抽象逻辑思维,又锻炼了形象思维。教师还可设计表演练习,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的童话和寓言,学生读后让他们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增强了课文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上八个环节不可能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同时开放,一步到位。我认为教师可以逐步进行课堂开放的尝试与实践,日臻完善,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