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导”出新课堂........................................... 张梅笑
“导”出新课堂
广东省河源市第三小学    张梅笑
摘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堂、  自主、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自悟、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变“教”为“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势在必行。也就要求教师必须摈弃旧观念,以新的教学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去面对学生。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四“变”:
一、变串讲串问为学生质疑问难
陈旧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问,学生答”占的比例多。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教案的落实,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论功过;课堂呈现少数人活动而多数人观望的局面。变串讲串问为学生质疑问难则避免这种“满堂灌”的弊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书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从被动“学答”的地位提升到主动“学问”的地位上来。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存疑、生疑,教会学生质疑。经常采用通过“揭题引疑”、“自学引疑”、“图示、演示引疑”等方法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边读边想中、直观图示、实物演示中产生疑惑或疑异,从而激发学生形成渴求新知识的欲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缘疑而思、缘疑而问、缘疑而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变“牵”为“导”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步步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老师顺利的实施教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老师所预定的标准答案……即是学生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很被动。俗话说,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没法强迫它喝水。要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变“牵”为“导”,重点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活泼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自能读书,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法导法,突出“导”。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强调“导”,通过导学生的兴趣、导学习的方法、导学生质疑、导课文的关键、导文章的写作思路、导学生感悟道理。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变“主宰”为自学讨论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育人。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则往往把教学目的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人这个根本。因此,师生关系上存在不平等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统治地位、权威性神圣不可侵,学生只能臣服,绝对听从老师。学生完全被束缚了。为了让学生进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理想境界。教师必须转变以往“主宰”课堂教学的观念,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有发表见解,参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权利。我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人人说、想说就说、各抒己见,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不只是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我常常挖掘课文具有思维价值的“争论点”精心设计提问,创设“愤”、“悱”情境,通过设置矛盾途径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的“讨论欲”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比如教学《西门豹》时,针对西门豹惩治官绅的方法,先让学生讨论他的方法好在哪?然后提问:你能想出更妙的方法吗?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后,再与西门豹的方法作比较,从而更好地体会了这个方法的妙处。
四、变重分析课文内容为训练语文能力
有许多陈旧的语文教学思想观念总是这么认为,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只要课文内容理解了,目标也就达到了。因此,出现了课堂上老师重分析课文内容,而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如人们所说:“不下到泳池里扑腾,是无法真正学会游泳的。”因此,不加强语文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形成语文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1)阅读文章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时,先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理解,从写作内容上分清所学课文是属于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中的哪一类,然后再根据类别确定学法。使学生学会掌握文章的特点,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畅谈收获。让学生养成从整体着眼的习惯,提高整体理解一篇课文的能力。(2)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读写能力,以及自能读书的能力。课堂上通过一些辩论赛、复述故事、给故事添结尾等活动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