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放与扶
广西德保县龙光乡中心校 黄标功
关于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抓好三件事,即抓好指导观察、抓好引导阅读、抓好指导构思。这对农村的教师来说都是挺伤脑筋的,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来浅谈自己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放”与“扶”。
一、让学生放眼观察,扶他们写好日记
作文教学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社会性实践性都很强。所以,教师平时要求学生放眼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奇花异草美在何处,吸引人的飞虫鸟兽有何特征,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给人们带来什么快乐等等,让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系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可见,只看不练或少练笔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通过观察,指导学生把感兴趣的事物或他们的喜怒哀乐写下来。在“扶”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坚持言传身教的优良作风,带头亲自写出示范日记,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刚开始写日记最易犯“记流水账”的毛病,老师亲自执笔写出一些示范性的日记“公示”,让学生学习,从中吸取某些长处。其次,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在农村要求学生天天都动笔写日记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唯有多鼓励,千万不要强迫他们写或用偏激的话刺伤他们。作为教师,要经常给他们“加油”,找一两句格言让他们抄在日记本上,引导他们领会其中的深刻哲理,如:“天才出于勤奋”、“功夫不负有心人”等。或给他们讲童话、古今中外的故事:王羲之为练好字,写了十八缸墨水;马克思用了一生来写《资本论》,鲁迅、巴金等作家的经历。总之,想办法让学生度过学写日记的“高原期”。
二、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扶他们模仿习作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引导、训练学生多读书、善读书,对写文章是多么重要。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但农村学生很少能读到课外读物,所以,应从教材入手,努力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优厚资源。语文教材中多数课文文质兼美,易学易通,不但是好的范文,也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可供学生鉴赏或临摹。要想办法为学生架设迁移的桥梁,通过启发引导、激趣,培养他们模仿写作的能力。农村小学生大部分都十分爱护自己的课本,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学生们对课文很感兴趣,往往老师还没讲到的课文,他们就已看过、读过。有时可以完全放手让他们去阅读整册课文,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把喜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摘录下来。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再极力去开发教材中那些为学生津津乐道的材料,同时针对他们的兴趣与教学要求,自选补充材料,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纵向写作思维能力极为有益。《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写的是山里孩子非常熟悉的植物,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和喜欢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悟其法,学其法,用其法,模仿文章写法,取其精髓,写一篇介绍植物特点的习作,有这么好的范文可供他们参照,他们动笔时就不会长吁短叹,一筹莫展,而且还会恰当用上本课的好词佳句,写得栩栩如生,如会用上“一顺儿”、“密不透风”等词描写竹叶,用“像蛟龙的爪子”描写丝瓜藤脚的特点,用“娇小”来形容桂花。由此可见学生长期地自读,会积累丰富的词、句、段。老师又经常指导学生练笔,天长日久,学生习作时就会水到渠成。
三、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扶学生大胆创作
生活在农村,可以说学生习作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只要有相应的语言材料,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习作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首先教师要抛开传统守旧的应试观念。以往大部分农村老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得高分,要学生写填鸭式的“伪文”,背习作,在考试时把它们完整地“克隆”到试卷上,这样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并熄灭了儿童迸发出来的创造思维火花,儿童写作的愿望也会逐渐消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样的观点,将决定你发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习作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观点来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变厌恶的“要我写”为喜爱的“我要写”,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前,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课堂上,在同学们热烈讨论今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有意识的把他们说的内容分为写景、写活动、写事三类。动笔写时,由学生们自己选类型,要求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不讲形式”、“自由表达”,围绕自己构思好的题目来写。交来的习作,虽然用词、语句有些毛病,但内容赏心悦目,真情感人。写景的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情景交融,写活动的写得有声有色,写事的选材独特。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陶行知老先生说的。我想,我们农村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时,如能跳出旧观念这堵墙,多给学生们习作的空间,把握好“放”与“扶”的尺度,农村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地址:广西德保县龙光乡中心校
邮编:533708
电话:1373764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