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唐平,单位:云南省澜沧县东河乡中学,邮政编码:665628,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具有工具性、综合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人文性是其重要的显著特征。语言文字产生于人类的相互交往实践中,体现人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并理解祖国的文化。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文性,能让学生很好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接受并运用好自己国家的文化。那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特点呢?
首先,要把握学科的性质,认识学科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基本功扎实。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专业了解越深入,对知识和专业学科的理解就越深刻,所以,深深的热爱自己的专业,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知识,认识学科,把握学科性质的基础。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人们只有长期的、经常性的接触一种事物,才能对这种事物有感受和体验,正像是苏轼诗所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长期的、经常性的接触一种事物,就更有机会感受这种事物的变化和规律。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学科,这是不变的规律。所以对专业深入了解和理解,把握了其本质规律,才能在工作中体现人文性。人文性说到底就是以人为本,了解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语文课程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但是我认为,教材和课程仅仅是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且还不是核心因素,我认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这一人的因素。因此,教学中体现人文性,注重对人的关怀,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身上。学科的人文性要与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把课程和教学融为一体。工作中应把人文精神的精髓应用好,这才是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其次,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学科的性质有所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从小就懂得理解人、关心人的情感。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学科,这是毋庸置疑的,语言文字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普遍反映人类的精神文化。中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经典范文的阅读和理解,学习并掌握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和表达,掌握语文的基本基础知识,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文章的写作,并初步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语文教学要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是语言作为工具的实用性,一个是语言作为人类精神中进步方面物化的人文性,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教育教学工作,说到底是在做人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以人为中心,整个工作围绕人这一因素展开,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进步,为人服务。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灌输人文思想,还要及时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因为体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要做到育好人,首先要了解人,知道学生的喜怒哀乐,懂得他们的需要,明白他们在想什么。在此基础上,能给他们答疑释惑,指明方向。急他们急所急,想他们之所想,与学生真诚沟通。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身体健康,也关心他们方方面面的生活,关心他们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师要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而且身教重于言传,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语文教学围绕人这一因素进行,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范文的选择,就是反映人类精神中好的一面。我们应该让学生领会语文课程的要义,在语文课上感受到人文关怀,从小培养良好的情感,具有人文思想和精神,懂得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会与人和谐相处。作为教师,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掌握工作的精髓,传播文明的精华。那语文教师怎样做到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相结合呢?
一是在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把握他们心理活动的规律,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明白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只有掌握了学科的特点和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例如,我所在的地方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情况很复杂,如果教师不掌握学生的情况,工作的难度就非常大,如果教师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工作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我是这样做的,平时多关心学生,多接触学生,多观察学生,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平时教育学生多谈心、多走访、多帮助。语文课中许多人文精神,如,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克服困难的方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公后私的精神等等都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得到体现。这样就避免了教学课文的抽象和枯燥,把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的理解。
二是在教学中灌输人文精神,让学生对人文精神有一个较好的理解。一般说来,人们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常常是这样的,即观察、记忆、理解和运用。记忆和理解是基础,运用是核心和目的。所以,学生只有在了解和理解什么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才会把人文精神的精髓加以运用。语文教学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运用的教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多的是体现语言的工具性,而语言运用的教学更多的是体现实用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当然,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才能把语言运用得好。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的语言材料,都与人有关,因此,我们研究语言文字,就能很好的把握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的规律。语文教学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这种规律,比如,我们在教学课文《藤野先生》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上下求索的爱国精神,也要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友爱的国际主义精神,又比如我们在教学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的心情就像自然规律一样会不断发生变化,但我们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能真心祝愿大家好,因为只有大家好,才能人人好。节节语文课表明,语文教学就是在向学生传授人类文明的种子,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艺术,要始终把握好人文性这一特征,随时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
三是讲究教学方法,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生活是知识的实践,知识是对生活的总结,两者是存在关联的。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方法正确,才能达到目的。方法是在人们在事物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了解了规律才会有方法。所以,要找到语文教学的良好方法,就必须懂得语文教学的规律。语言文字是人交际信息的物化,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体现。因此,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是很容易做到的。例如,我们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人们受方言的影响,普通话的表达很困难,不准确,街头可看到带错别字的广告,学生作文不通顺,说话带有许多语法错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材料,语文教学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如此,我们才会有意识把语文教育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教学我们要应用好书本这一正面的教材,也要用好生活中存在的反面教材,及时纠正人们语言表达的错误。把语文教学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而不仅仅是课本。根据事物的关联性,如果单纯去理解事物则不容易,如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来理解则比较容易。学习知识也是如此,必须把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如果不注意延伸和拓展,不注重联想和想象,不会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是很难想象能把语文学好的。语文教学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这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由于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所以处处体现人文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现人文性,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体现人文性,工作原则和工作精神也体现人文性。
再次,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但不主宰教学,而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以帮助。这条原则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但人们往往把它忽略。尤其是在山区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社会、上级和学校给教师的压力较大,所以许多教师急功近利,采取一些非常的措施,巴不得很快就把自己所学全部传给学生,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我所在学校为例,全校有近40名专任教师,其中能在教学中能把学生当成主体的教师只有不到20%的有经验教师,其余80%左右教师采用的大都是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讲的东西确实是很多的,但如果只注重讲,就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必须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训练听、说、读、写为基础,以学会语言运用为目标,所以在教学中,以训练和发展学生为核心,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是为学生这一“人”的核心因素服务的,在整个教学中必须体现人文性。
语文教学中可以体现人文性的地方很多,语文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标都一样,都是要把教育的作用发挥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把祖国的语言运用好,把文明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附:本文作者:唐平,单位:云南省澜沧县东河乡中学,邮政编码:665628,电话号码:13577957836,QQ1790181211。望给以审阅发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