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关于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思考..........................陶 娜

关于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思考

陶 娜

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   艺术中心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钢琴教育的普及,本人通过社会实践中的实际教学,在表面蓬勃发展的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下面,我以为从事钢琴普及教育的教师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研究。本文就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现象及音量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思考,针对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社会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思考
 
     目前,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快速增长,把人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推到了一定的高度,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提高。人们有了优厚的经济条件,开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但要会欣赏音乐,而且更想学会一、二样乐器。钢琴则首当其冲的成为很多学生的首选乐器。这是因为:第一,钢琴音域宽广,气势磅礴,犹如一支大乐队;第二,学习钢琴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意志力大有益处,同时,钢琴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社会责任感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爱到不少人的喜爱,不论四、五岁的孩子,还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习琴者不断增加。学弹钢琴,也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随着学琴者数量的不断增长,需求也逐渐增加。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普及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由于一些家长和教师在认识还存在着偏差,导致钢琴教学中出现了一此问题。第一: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的盲目性。孩子要全面发展、有所作为,已成为每个家庭忙碌的头等大事。由于这种心情过于迫切,致使有在教育投资上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先天条件,而是带着不切实际的盲目心理和从众心理,一哄而上。学弹钢琴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没能得到理想的投资效果。据悉,在这种盲目投资的行为下参与钢琴学习的学生中,中途放弃者不占少数,余下的也效果一般,大多数公处于维持状态。另外,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个性较强,缺少吃苦精神。所以,家长还应对子女实施有效的监督。第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学习者的规模庞大,是当今世界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无疑,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学琴者队伍日益壮大的同时,经过正规的专业学习与培训的合格教师人数却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有些教育者以经济挂帅,不顾师资水平,不管教学质量,隐瞒教师的实际能力,夸大教师的教学水平,误人子弟、不求诚信,使不少家长上当受骗,苦不堪言。第三:盲目追求考试级别。考级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意义在于更好的、更科学的规范钢琴业余教学活动。但有些家长及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考级制度,为了自己的某种目的刻意的追求高级别,造成学生的水平与所报考级别不相符合。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考上高级别而违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一些超越他们能力的钢琴作品。学生在弹奏这样的作品时常表现的力不从心、失去信心,在家长和教师的盲目催促下苦苦煎熬,被动习琴。因此,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违背了考试制度的初衷,失去了考级的意义。第四:忽略钢琴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钢琴教学过程不单单是技术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开发智力,提高音乐素质,陶冶情操的过程。有些钢琴教师过分强调技术训练,将“音”与“乐”的关系隔离开来,单纯、刻意地强调技术的提高而忽略钢琴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不可取的。结果使学生成为一部部会弹音符的机器。那么,学习钢琴就失去它的全部意义。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就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 在钢琴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大,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能力、不同需要、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必须采取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成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性格、家庭背景及理解能力、音乐素质、学习态度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在这里首先要谈到教材的使用。教师需要改变自己固有的习惯和观念,不应刻板的划定正规不正规的界限,也不要顺理成章的总是依照以往的模式或只用那些自己用习惯了的教材进行教学。传统教材,像用于初学者的《拜厄钢琴基本教程》、《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599)》、《哈农钢琴练指法》、《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小奏鸣曲集》等是绝对具有权威的、效果显著的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大多数年龄低幼,刚刚开始入门的小朋友来说,这一类教材缺少趣味性,普遍使用的几个版本的谱面看起来较密集,音符排列很紧凑。有些怕困难的学生一看到这种曲谱心里便出现抵触情绪,练习时常常皱着眉头,好像在啃一块坚硬无比的石头。即使对一些视奏能力较好、没有抵触心理的学生来说,在弹奏过程中也不大有乐趣。我认为在学琴之初,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用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添加传统教材。在教材的使用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音符大、印刷清晰、油墨颜色深:2.有插图、有标题:3.每首乐曲有新的知识点(弹奏方法、乐理知识等):4.旋律、和声好听:5.教材内容有较多根据小朋友们熟悉的儿歌、民谣改编的乐曲。这样的教材很多,目前常用的有:《汤普林浅易钢琴教程》、《汤普林现代钢琴教程》、《儿童钢琴初步教程》。由于每首乐曲都有标题、有插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清晰,音符较大,读起来觉得容易,学生对这一类的教材都很喜欢。在加上有时遇到是自己会唱或是听过的歌曲所改编的,那就更兴奋了。成年学生使用的教材可选用《成年人应用钢琴教程》、《钢琴基础教程》等。任何教材、任何乐曲都可以练习手指。重要的是练习音乐表达,关键看教师如何施教。同时在授课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还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的发展特点。
幼儿期(3—6)是开始学习音乐的黄金时期。由于幼儿肌肉、手指、身体动作等方面直辖市能力的发展,为钢琴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学习钢琴一般在五周岁左右为宜。儿童在4—5岁时可以识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时能理解、分辨响亮的声音与柔和的声音,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中辩认出相同的部分。引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去情节较强的故事和戏剧。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一定要了解儿童的音乐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用具有幼儿心理特点的趣味性、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可将孩子很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编成短小而有趣的小故事或小游戏,使学生们快乐不已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学内容。
小学期(6、7—11、12岁)是儿童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使得钢琴学习进入迅速的发展时期:7—8岁有鉴赏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能力:8—9岁在钢琴演奏时,对节奏感的掌握有一定的进步:9—10岁逐步具有韵律感,能感知两声部的旋律:10--11岁对音乐的优美特征有了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力。这一阶段,凭着他们良好的机械性记忆,有助于掌握一定数量的乐曲;随着协调性的提高,可进行四手联弹的训练;加上理解力的增强,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乐理及简单的和声知识。这一时期在音乐情感得到进一步的陶冶和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意音乐的审美教育。
中学期(11、12--17、18)其钢琴弹奏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构成音乐的各个要素的综合发展。初中生由于听觉、记忆力等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其音乐感知力随之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辨别调式的能力相当突出。高中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发展水平与速度相对趋于平缓,与其心理发展相适应。由于中学生音乐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更加倾向于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钢琴独奏和交响乐的CD唱片让他们欣赏;弹奏新布置的作品时,安排查找所弹奏作品相关资料的任务,培养他们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及逻辑能力。
成人钢琴教学的对象多为青年人,近年来有一些离退休的中老年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成年人学钢琴多时为了丰富业余生活,闲暇之余修心养性、愉悦心情。已成年的青年人接受钢琴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在活动及聚会时能够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华。对于中老年钢琴爱好者来说他们大多是离退休人员。离开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岗位,子女也都成家立业,生活没有压力,时间充裕,学习的动力完全处于主动,有的则是为了圆而是的钢琴梦。他们对钢琴学习乐此不疲,在精神得到满足的同时又摆脱了打麻将、闲逛、玩鸟等消磨时光的单调、无聊的生活状态。
成年人学习钢琴较之儿童来说有许多不利因素,也有不少有利条件。成年人的骨骼已发育定型,与弹琴直接发生关系的十个手指以不具备儿童的那种可塑性,韧带的弹性、手指的伸展、肌肉的反应等都不如儿童的灵敏,加之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所养成的在某一瞬间内只能支配一种单一的带有习惯的、单维思维方式,会成为多声部音乐学习的“负力”,突破双手协调配合的难点往往较为费劲。但成个人又具有儿童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第一,成年人学习钢琴有很强的主动性,而儿童学习钢琴则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父母的意愿,甚至是为了圆父母  儿时的钢琴梦;第二,成年人的智力、能力及意志力大大优于儿童;第三,他们能深切地意识到学习钢琴在艺术实践、自身艺术修养及教育后代过程中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因而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第四,成年人身体完全发育定型,手的骨骼和肌肉等生理条件可以承受启蒙教学过程的飞跃发展。
考虑到成年人学习钢琴主要为了丰富生活这一特点,在教学上就要注意简明速成与娱乐性相结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一般达到业余四五级的水平就可以了;也勿需太过严格,不要强求改正不易纠正的某些毛病。要强调其实用性原则,循序渐进,在强调识谱与适量的基础练习外要以培养音乐的表现力为主。
钢琴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取长补短。从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入手,更好的开展钢琴教学活动。

二、在钢琴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

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美学家、艺术批评家、批评主义者桑塔耶纳(G..Santayana,1863-1952)指出,基于审美经验,人在意识中会逐渐形成审美偏好,偏好和判断组成了审美偏见,统习惯以及种种个性化的、秘密的美的标准,这就是审美趣味。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地作用于认得音乐审美体验,对审美对象进行筛选,比如对其感兴趣的音乐风格情调、表现方式、表演形式等,表现出特别敏锐、深刻、多层次、多方位的感受力和判断力;反之,会表现得相对迟钝、麻木。那么,钢琴教师就根据学生对趣味范围内的音乐审美体验的强化、深化,并对其他音乐的理解欣赏,最终达到促成音乐审美意识建构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4-7岁的儿童大都尚未形成审美态度,他们往往是以实用而不是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各体,在审美与非审美之间不能做他正确的区分。幼儿基本是以一种贪新鲜、好玩的,积极的态度致病对待音乐活动。新鲜、有趣就成了幼儿评价音乐作品优劣的尺度。教师最好每一首曲,甚至包括近期内学生未必会弹的乐曲都做有趣味的示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美,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同时激起他们想玩音乐的兴致。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启发他们创编一些不同的节奏音型,让孩子们自己不断变化组合的程序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合凑,如果孩子能经常在这样的演奏中得到乐趣,那么音乐的审美愉悦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追求。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9-13岁),是音乐审美态度正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个性的发展,他们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艺术作品,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知觉敏感性。感性一旦自由展开,人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足够的发展。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对学习进行视唱练耳、视谱、演奏技巧及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知觉能力和协调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有所帮助。
由于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存在一定的个人偏好性,又因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性发育非常迅速,引起情感的发展),相当多的中学生越来越表现出对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的热衷与偏爱,这种音乐审美趋势与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与教育因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阶段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打下一定的基础。他们在欣赏音乐时,有了更强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可建议学生多听多看经典的音乐作品,向他们推荐大师的CD及好的音乐会;还可根据学生的程度让他们接触一些和声使用精彩的流行钢琴曲,一方面训练了演奏技巧,另一方面还可以抒发情感。通过学习艺术的过程,使他们学会在理性调节下的个性充分发展,使情感逐渐丰富起来,以崇高的审美判断作为自己人生航程的导向。
成年人的音乐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分化性、选择性特征。青年人倾向于通俗的流行音乐,中老年人则更倾向于他们比较熟悉的中外名曲(包括歌曲)。由于个性因素的发展,个人的爱好足以影响音乐能力的获得,可在基础训练的同时根据个人喜好给出乐曲范围以供选择。
因此,钢琴教学应可能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坚持下列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一: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高潮,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第二:从整体出发感受和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作品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

三、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音乐作为最佳的谋生手段之一的特殊时代已经过去,今天学生习琴的目的各种各样,大多数人并非要搞专业。但无论目的何在,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学生希望自己,经过若干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来弹出一手好琴,既增添生活的色彩,使未来多一种可能性,也不枉费精力和财力。
钢琴本身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要操作就要与动手相结合,为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运动觉相结合提供了综合锻炼。
无论大小学生,应该常给他布置弹唱的功课— 或用普通的歌曲谱,或用学校发的音乐课本;有些是配有完全的钢琴伴奏,有些只有旋律加和弦记号,需要自配左手伴奏。有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弹奏四手联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俩人组合进行演奏。我认为这样训练非常重要:一是自弹自唱及同其他人合作,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一类活动;二是当他们做这些的时候,学琴这件事便真正地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变得很实际,例如:可以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伴奏编配的能力,即兴移调的能力,音色变化的能力,与各种表演者合作的能力;并且,经常进行这方面的演练,会不知不觉提高音乐感觉、视奏速度、应变能力及默契相融的能力。

结语:

钢琴普及教育是标志着人类进步的一种新生事物,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钢琴教育事业,使社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钢琴教师的“教”和钢琴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中两个平行统一的活动体系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联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工作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钢琴学童和钢琴爱好者是每一位钢琴教师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尚怡《乐在其中 爱在其中—愉快的教与学》; 《钢琴之友》2002年第2期
[2] 岑鹉《中国的“钢琴热”与钢琴教材的思考》;《中国音乐》2003年第3期
[3] 孙鹏《走出学前音乐教育的误区》;《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第12期
[4] 司徒壁春 陈朗秋  编注《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一版
[5] 赵宋光 主编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