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让数学学习行之有效
安溪县毓秀学校 白艺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下面,仅就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 面向全体学生是有效小组合作的前提
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合作,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我校王老师在“找规律”一课教学中,他安排了一个“创造规律”的环节:老师和学生玩拍手,跺脚的游戏。接着他说:“哪个小朋友也来试试看,创造一个规律,教给小朋友。”一个小朋友跑上来,先拍胸脯2下,再摸头3下,如此循环往复2次。老师说:“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位小朋友表示的规律表示出来?并在小组间交流。”由于这一活动,任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既顺应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学生合作交流踊跃,并创造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1、22333,22333;2、□□■■■,□□■■■;3、●●○○○,●●○○○……
二、 捕捉合作时机是有效小组合作的基础
倡导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都运用,也不是每个环节都要运用。小组合作力戒随意性,这恰如炒菜,只有把握好油的火候,炒起来的菜才能“清脆可口”。小组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小组合作时机,避免“摆样子”、“走过场”,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1.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小组合作。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一般说来,这些困难如果正是学习的重、难点。我们就可以适时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一个三角形为什么至少有两个锐角?”,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就有一定难度,我及时地让学生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学生寻求最佳时小组合作。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自己习惯,这种个性的方法和策略虽说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有些是比较差劣的,我们可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寻求最佳。如有这样的一道百分数应用题:“服装厂要生产1200件服装,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任务共需要多少天?”在学生独立计算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推荐给大家。结果学生有不同的列式:①1200÷(1200×40%÷3);②3+3×[(1-40%)÷40%];③3×〔1200÷(1200×40%)〕;④3÷(1200×40%÷1200);⑤1÷(40%÷3)等等。到底哪一种方法是最好呢?同学间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我及时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而且还让学生在合作中比较,在比较中对问题不同侧面再认知、再思考。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补充,进而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三、教师点拨指导是有效小组合作的关键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少,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小组合作,“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就会陷入“少、慢、差、费”之坑。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使自己成为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1.做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以及组织能力、思维发展等进行异质分组,安排好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学习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并尽量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相互支持,共同配合。
2.做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或矫正目标,或纠正错误,或梳理归纳,或鼓动激励,发挥好引导作用。特别是对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更需要教师的“搭桥铺路”,甚至是讲解。例如教学推导梯形面积的公式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准备几个同样大小的梯形,把它们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组讨论方式,找出了不同的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这样,教师不仅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条件,还渗透了数学思想的指导,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做合作习惯的培养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必要的合作习惯,如: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 注意踊跃表达,学会倾听,主动沟通;要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他人不同见解,再补充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他人的独特见解,要采取鼓励、表扬、欣赏等积极的心态,以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遇到困难或意见分歧时,态度要冷静,应以平和的心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反思,真正做到在“学会投资、学会感激、学会关爱、学会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关注、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合作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不过,它也不是万能钥匙,需要我们为之努力探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使之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