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陈涛
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
四川省旺苍县国华镇中心小学校    陈涛
近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承载的非语文元素实在太多太多。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科学再到思想品德,真是无所包罗、无所不能!我们在惊叹语文老师能将大千世界溶于小小课堂的同时,却不得不反思:这还是语文教学吗?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细细想来,我们是不是离语文教学的原点渐行渐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蔓不枝,去浮华、存本真呢?我觉得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享受语文教学,做到两个“亲近”
1、亲近文本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无论是怎样的一节语文课,要想享受课堂带来的精彩和师生发展的幸福,不老老实实地读懂文本、立足文本,总归是不妥的。斯霞老师说:“我在备课时,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课文,力图把自己的情感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这样教学时能收到好的效果。”可见,亲近文本,真正读懂文本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
2、亲近学生
“文本”是本,“学生”更是本。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师的表演有多么成功,而是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成功。课堂教学绝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所以,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活动。师生情感在教学中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师生关系和谐,大大有利于教学、优化教学;师生关系紧张,则会严重影响教学、损害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用真诚与尊重来与学生沟通,像窦桂梅老师说的:“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地方。
二、凸显学科特色,体现三个“味”
1、注重“语文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用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话说: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为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2、富有“人情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是注定不受学生欢迎的。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感情熏陶、价值引领,否则就会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3、带着“书卷味”
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常常别出心裁、灵气逼人,让人越品越有滋味。语文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浓浓的“书卷味”,必须在自身修炼上下硬功夫。其中多读书不失为一条路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让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再让这思想的大河化作丝丝春雨、滴滴甘露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三、扎实基本技能,实现三个“一”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从二十多年观察和发现的优秀毕业生具有的语文素养的种种表现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既全面又简单、明确的“三个一”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1、一手好字
“一手好字”包括识好字和写好字,具体要求是:正确、规范、美观。这一质量目标的提出,既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也表明了汉字的识与写是语文学习的奠基工程,应贯穿一至六年级,常抓不懈。
    2、一副好口才
“一副好口才”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又是21世纪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从倾听、表达、应对三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让他们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善于沟通和交流。
3、一篇好文章
“一篇好文章”包括“读懂一篇好文章”和“能写一篇好文章”。“读懂一篇好文章”体现在理解、统整、评鉴信息的目标水平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提出梯度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写一篇好文章”要求我们从积累、观察、运用三个方面努力,强调“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培养学生在求真力诚的表达中学做真诚、有爱心的人。
教书也育人,育人亦育己。让我们留住语文教学本真,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在课堂的每一次燃烧中都淋漓尽致,在课后的每一次反思中都寻根求源,在课余的每一次交流中都集思广益。因为我们知道:燃烧就是释放,反思才会成长,碰撞才能进步!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