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刍议提高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王海燕
刍议提高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   王海燕        
内容提要:高中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阅历,他们的知识面变宽了,思维具有独立性,自我意识开始成熟,理解力也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学活动、以及备课中设计的每一环节都应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应、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鉴赏课中有感悟、有收获,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同时使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更为有效。
关键词: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思考  提炼音乐要素  积极参与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几年的时间,我们的音乐科目也是这新课改大军中的一员。沉甸甸的一本音乐鉴赏书,仔细看过来,每单元每小节无一不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让我不禁静下心来慎重的审视它。在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课中,我布置了一项书面作业:“你的音乐特长是什么?你与音乐的关系?”,这项作业让我对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大致情况有了了解,同时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却丝毫未减,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变得更加理性了。有一位学生写到:“我认为音乐的魅力不仅仅是余音绕梁,而是缘由心生。”
一、创设音乐情感氛围,引领学生走近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多种,“开门见山”、“先入为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导课方法。在第二单元的第一课《高亢的西北腔》一课中,同学们是伴随着原生态歌手阿宝高亢嘹亮的歌声走进教室的,只见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两行民间谚语:民歌是醇香的美酒,民歌是精神的食粮。这样的场景,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民歌的距离,提问中他们兴致高昂地将自己所知道的民歌歌名争先恐后的说出来,有的同学想不起来歌名还轻声哼唱出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一课中,我也采用了这个方法,耳边聆听着管风琴演奏着似曾相识的《托卡塔(d小调作品565)》,黑板上我写下的课题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巨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虽然没有任何语言的介绍做铺垫,这种开门见山的导课方式已经引领同学们进入这宏伟壮观、充满动感的巴洛克音乐风格中。
二、精心设计提问环节,斟酌提问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在《高亢的西北腔》一课中,我的教学设计是循序渐进,先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认识青海“花儿”的演唱特点,分析歌词的创作手法;再欣赏《脚夫调》,了解陕北“信天游”演唱的风格特点,分析乐谱中的骨干音;最后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分析乐谱中的发展手段——重复与变化,并进行演唱。《刨洋芋》这首歌曲轻松活泼、风趣幽默,同学们唱得很起劲,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完后,我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民歌有价值吗?你认为民歌的价值都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了前面每个教学环节的层层铺垫,同学们都肯定地回答民歌不但有价值,而且是民间歌手运用了最富有生命力的演唱去表现出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以及审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见随着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这时再提出恰当的问题,就会推动鉴赏活动再上一个台阶,使学生理性地认识到民歌本身的价值所在。
三、提炼音乐要素,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能“唱”、能“动”
在《高亢的西北腔》一课中,学习陕北民歌《脚夫调》时,首先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了解到了陕北“信天游”的特点: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同时还感受到了歌曲中寂寥惆怅的意味。接着,我请同学们分析乐谱,“你能从歌谱中发现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找出歌谱中少了两个音fa和xi,由此引出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同学们分析了大屏幕上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谱,知道了何以《茉莉花》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中国民歌”的代表作,不仅仅因为它温婉的江南韵味,更因为它是运用了中国民间的五声徵调式创作而成。之后,同学们又很快找到了《脚夫调》骨干音5—6—1—2—5,我将它板书在黑板上,带着同学们将这五个音的顺序打乱,唱了好几个来回,这时再问大家:“我们唱出了什么味啊?”同学们都感受到了陕北大地上浓郁的民歌味道,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同时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也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记忆中。
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中,同学们聆听了布隆迪民间乐曲《鼓舞》之后,都被乐曲中多声部节奏、富有震撼力的鼓声感染了,也在椅子的扶手上敲打模仿起来。在找出骨干节奏×× ×× ×︳、×× ×× ××︳之后,我出示了四组,分别为两组四三拍、两组四二拍的节奏,再加上重音记号。将同学们也分成了四组,敲击不同的部位—— 书、手、椅子的扶手等处,出现了不同的音色,先分组练习,后又采用了卡农式的进入方式,当呈现出不同音色各有规律的四个小组击打的节奏震撼地响起时,同学们都沸腾了,笑着议论“找到了非洲部落的感觉”。
四、通过鉴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风格,使学生走近音乐文化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我们在音乐课中,需要通过聆听、演唱、分析、比较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风格之后,了解到音乐背后蕴含着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价值。
同样,还是在《高亢的西北腔》一课中,山西民歌《刨洋芋》那朴素直白的歌词、风趣幽默的曲调,拉近了山歌与大家的距离,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因为这首歌实在是太“土”了。我请大家随着钢琴的伴奏唱了起来,同学们都兴趣浓厚,尤其是最后一句“哟”这一声近似于说话的感叹词,被同学们笑称“山西的rap”,同学们一连唱了好几遍还意犹未尽,大家都被这歌中浓郁的乡土气息感染了。
五、认真备课、立足课堂,让音乐之声流进学生的心田
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关注学生是否对音乐真正感兴趣,是否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和表现。同时督促我们这些“知识的传播者们”静下心来,深入到音乐作品中去,仔细挖掘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与内涵,将实践活动这条“明线”与音乐知识、情感体验这条“暗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随着音乐走,用各种方式方法来表现音乐。建立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启迪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与智慧。记得高伟老师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让我们为建立理想的课堂不断付出努力与实践,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让音乐之声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每一节音乐鉴赏课中有感悟、有收获,获得充分的审美体验,使老师与学生共同徜徉在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美妙快乐中!
参考文献:
1、查汪宏、章连启《走近高中音乐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3、《中国音乐教育》2011年1—10期
 
 
 
 

city发表于:2020-5-31 16:46:17

范文http://www.73119.cn 范文http://fanwen.onjobs.com.cn 软件http://www.2832.com.cn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