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姚长城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四川省岳池县花园小学校   姚长城

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的综合表现。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各学科教改的前沿阵地,但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具体表现在:

1、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之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作为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的语文教师,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从根本上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加之受质量压力的影响,作文教学往往只是重复于大量的写、练、评,局限于审题、立意、选材的讲评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应试训练而已。如此的训练,自然只能培养机械的作文,为了考试而作文,谈不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
    2教材“认识上的模糊”。从中学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尽管每周安排了二节的课时,但并没有独立的、自成系统的写作教材,而是采取了读写合一的教材模式。读写合一的教材模式原本并无不妥,并不会影响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中学语文教材中重读轻写的倾向较为严重,呈现出写作依附于阅读的局面。中学语文教材中写作知识系统性的缺失无疑会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3. 经济滞后,基础条件差,生活圈狭小,生活经验贫乏。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阅读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难以满足作文教学的要求。在今天的中学生中,却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看看学生作文,可以发现“少、慢、差、废”的现象确实存在,甚至相当严重,有的中学毕业生竟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4 阅读少,语言贫乏,语言表达水平不高。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在信息教育方面,也因农村环境差,语言问题是中学生作文存在的又一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思想的物质形式,没有语言就没有思想。”对于中学生作文而言,文章的内容,必须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存在形式才能得以表现、阐述和发挥。不幸的是,在中学生的作文中,语言的苍白无力,用词的贫乏却是随处可见。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真正解决农村作文教学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科学认识。 

农村是中国受“应试教育”毒害最深的地方。因此,要真正改变目前农村这种教育现状就必须先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端正教学思想,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前提。要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首先在于端正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为当地建设事业服务,这是农村中学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面向农村,培养学生在适当的语文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的交际能力,处理好作文与育人、内容与形式、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学校、教师不但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意识到作文教学是与阅读教学一样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同时还要多渠道、多方面的扩大宣传教育,力争让农民家长与农村学生以及整个乡村社会都从思想上正视这一现状,从而为在广大农村学校实施“作文素质教育”提供大背景的支持。   

(二)从教师本位过渡到学生本位

所谓“教学”,细究起来,可以分出“教”与“学”两层意思,可以找到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其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学”无疑是更根本的:而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无疑也是应以学生为本位的。

“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反映的是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过渡。在教师本位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传授现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这种“授人以鱼”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或许能从教师那里学到几路招数,在考试中招架几下,但毕竟只能受用一时,他同毕业以后便不知如何应对。

(三)重视读写结合,强调活学活用。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要重视阅读这条主线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对农村学生来说阅读书籍很少,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典型课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在写作的特点及方法上,加以理解和吸收。对于典型课文、精彩片段、形象贴切的比喻句、生动逼真的拟人句,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同时,指导学生逐步扩大阅读面,对农村学生来说阅读面很窄,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这块土壤提供学生喜欢读的图书,有时带学生去书店帮他们挑选一些中学生必读书,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好的词、句、片段、格言警句等及时收集到“采蜜集”中,作文时可随时借鉴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仿写点,运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写作。所谓读写结合点,是指课文中那些有特色的重要的词句、段落。它们既是阅读理解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切入点。

在读写结合的形式上,我初步探索出了以下几种:

一是模仿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要领,学会写作的方法。

二是延伸性读写结合。就是对课文中的空白处,或者写得不详细处进行补充性续写。

三是改动性读写结合。就是对学习的课文进行改写,或者改动人称,或者改动记叙的顺序,或者改动文章的结构,或者改动表达方式,等等。

四是评议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议,或谈体会,或谈感受,或谈评价。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现了读写的互补。   

(四)优化外部环境,提供广阔空间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写作素材,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近生活,融入生活,广开作文教学之源,还作文教学一个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善于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好的文章。相对而言,中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广,阅历不丰,也就更应该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家庭、校园、社会,中学生要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在从有限的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写作素材。中学生正是要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向日常生活要素材,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彻底走出作文写作中“空对空”的窘境。

(五)要刺激学生感官,创设情境激趣,进进随机观察训练。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探索既符合现代教学原理、切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实际,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可持续作文能力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