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新疆伊犁伊宁市教育局 周万里 【内容摘要】 信息化时代,任何事情都讲求高效,要有速度,也要有质量。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设计一系列有难度的,而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学生强烈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关键字】 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 思考 学习动机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农民工子女,接触电脑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很容易出现两个现状:1、缺乏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2、对计算机感到陌生,导致每次新知识的学习都要等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主动探索、主动构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情境教学法则可以有效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高。 二、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有效提问在别的学科上是耳熟能详的话题,但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课堂上通常是老师给学生演示、学生看老师演示,渐渐的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失去自我思考的意识。亚里士多德说:“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在课堂上,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提问的习惯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主动质疑、有效提问提升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1、科学的处理教材。例如,四年级下册幻灯片制作中的一课《迷人动画》,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很熟悉的情景。首先出示一棵苹果树和牛顿的幻灯片,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定会争先恐后的说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生的故事。当学生兴趣高昂时,幻灯片中的苹果落地了,于是便提问:“牛顿看到这个现象,引发了他的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在地上而不往天空掉呢?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那么你们看到幻灯片中苹果落地的效果时,又会引起你什么思考呢?” 学生当然会想,苹果是怎么从树上掉下来的?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使他们亲身参与到情景的创设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设置动画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疑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置超链接》中的范例是一组很具有欣赏性的幻灯片,可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超链接设置错了也不会影响学生欣赏好看的图片,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不容易掌握超链接设置方法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必须设置超链接的需要。针对这种现象,我重新设计了一个“英汉翻译”的情境练习,学生在点击英文单词时,如果不进行超链接,或者设置了错误的超链接,就会进入错的幻灯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能帮助学生理清设置超链接的思路,同时渗透学科的整合。 四、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恰当的问题。 1、问题具有操作性。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可以衍生出很多问题,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而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才是有效的问题。例如,我们出示范例时,可以问:“看到这个范例,对比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识,哪些是你知道的,哪些是你不知道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他们会说,知道怎么设置背景、怎么插入图片、怎么输入文字……。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探究新知的开始。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包含着问题,还应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应让学生有机会经历思考,学始于思,因疑生趣,好的开始即是成功的一半。 2、具有启发性,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探究的问题链。亲身体验的知识才是最牢靠的知识。如《蜻蜓点水—设置动作渐变动画》一课中有关图片处理的知识,学生最不易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把位图分离。这时,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通过猜测、验证、推翻猜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思考,最终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总结出其原因。从而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内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 五、结论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教师则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的运用教材,精心设问置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一点见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它的有效应用,无论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把信息技术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教学参考】 1、《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研究》 沈长文 武志强 2010年11月 2、《小学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 黄瑞科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年11月 3、《对课堂提问的效性的观察与研究》 吴丽娇《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4、《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 江山野 《教育研究》1983年第9、10期 5、《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 冯增俊 《把教学目标落到实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