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析加强和完善乡镇林业站建设管理...............................王瑞斌

浅析加强和完善乡镇林业站建设管理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农业服务中心  王瑞斌

 

    乡镇林业工作站是对林业生产经营实施组织管理最基层机构,是林业推广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着乡镇林业工作站的职能作用,现就我区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机构和人员现状

    乡镇经过机构改革后,撤销了乡镇林业站,在农业服务中心设立1个林业岗,与乡镇合署办公,还肩负着乡镇其他工作。

    二、 工作任务种类繁多

    林业站当前需要同时面对并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配套改革、营林造林、科技推广、林政执法、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矛盾纠纷调处、生态公益林管护等多项重要工作,林业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与此同时,林业员还要整天围着乡镇政府打转,经常被摊派和安排其他政府行为的非林业工作任务,根本不能专心致志的抓林业生产,再加上乡镇只有1个林业员,造成了“所有工作都要抓,所有工作都落下”的混乱和被动局面。

    三、 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乡镇林业员素质参差不齐,违纪违规和执法犯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近些年来,林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安排不下或定不了编,非专业技术人员却有所增多,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尤其专业技术知识亟待提高。例如,在目前积极开展的城乡统筹确权颁证工作中,很多林业干部职工对这些业务及操作规程极不熟悉,造成错漏百出,影响了整体工作的进度与质量。

    四、职能作用发挥欠佳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站肩负着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承担着宣传站、管理站、执法站、推广站、服务站的角色,理应发挥好“宣传、管理、执法、组织、服务”的职能作用,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林业法律法规。但是近年来,林业员在依法保护管理森林资源、科技兴林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力度不够,尤其在科技示范基地、服务、培训和指导林农等方面做得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科技与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五、处理纠纷能力不足

    随着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林地林木价值越来越高,各地对经营山林的重视和依赖程度日显加大,面对经济利益的驱使诱惑,致使部分村组间、山场间、林农间、承包业主间等常常引发山林权属争议和各类涉林信访事件,林区社会极不稳定和谐,这对林业发展建设甚为不利,因乡镇林业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经验、权限有限或对问题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矛盾纠纷在基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处和解决,继而越闹越大、愈演愈烈,难免在省、市、区引发重大信访,造成较坏影响

    (二)对策思考

    一、改善管理机制、健全职能组织

    1、 理顺管理体制

    应坚持林业站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并及时恢复被撤并的林业站,或建立中心站,让林业主管部门能做到既管业务又管人事和财务,这样才能促使林业站干部职工专心致志的从事林业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还可避免或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林政案件现象的发生。

    2、 做好林业站建设

    应紧紧围绕“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旅游乡镇”的战略目标,着力把林业站建设成为体制稳定、设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服务有力、功能齐全的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应积极改变工作方法和方式,切实履行各项职能,发挥林业站在基层、面向林农的优势,从管理和服务上做好机制创新,为民办好事、实事,逐步建立起较为良好的生态体系和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3、规范行政裁量

    应把林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这项重要工作延伸至乡镇林业站,督促林业站主要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两方面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林业站应在具备执法职权的前提下,对有关项目依法进行合理的细化与分解,定人定岗定责,逐步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控制和减少自由裁量的弹性空间,推进依法行政、社会服务和政务公开。

    4、落实足够人员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林政执法时必须至少2人及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同时参加执法。林业站人员编制应根据地理位置而科学合理的设置中心站,定岗定员,保障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并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能低于80%的总体要求而编制配足人员,以便全面有效开展工作。

    5、保障林业经费

    林业站人员工资、经费统一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由区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财政部门核拨给林业站的事业经费,要专项用于林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支,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实行收支两条线,早日改变当前林业员工作被动的局面,这样既可以确保林业站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调动林业站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又能确保林业站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林业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着重从办公环境、住宿条件、消防工具、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仪器设施等方面入手,省、市、区应为林业站重点采购消防工具、交通工具、计算机设备、GPS等四类高成本设备,其他设备则应在地方配套资金中解决。当前,摩托车作为乡镇林业站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用于上山下乡工作办事时最为方便实用,所以林业站的摩托车应首先解决好。总之,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大对乡镇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林业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林业站充分履行职能作用及林业各项工作的优质高效完成。

    7、提升干部职工素质

    鼓励林业站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多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岗位知识培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和更新林业高新技术知识,不断优化林业站人员结构,提升林业站人员综合素质。省、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指导乡镇林业站扎实开展行风建设和创建“文明窗口”、“文明站”活动,实行“站务公开”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廉政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林农的监督,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培养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增强林业站干部职工为人民服务意识,不断激发和促进林业站建设管理,全力塑造林业站“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依法行政、文明服务”的新形象,把林业站建成“双文明建设”的示范站。

    8、实行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应根据各地林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林业站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实施。根据林区地位的不同及林农对山林依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重点林区的林业站,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强和完善建设,做到管理和服务机制创新;二类是一般林区的林业站,可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向一类林区的林业站看齐,逐步完善林业站建设管理。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尊重当地政府意愿,在确保林业工作能正常开展前提下,不断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待条件成熟时再认真加以完善。

    9、转变职能作用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乡镇林业站职能作用也必须进行重新定位、重新认识、重新转变,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旧体制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由管理型林业向综合型林业(服务、管理、执法于一体)转变,由资源型林业向生态型与产业型林业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彻底改变过去林业部门的大包大揽。林业站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在观念意识、职能作用和工作方式上及时转变过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为新农村建设办好四件实事:一要抓好林农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的“明白人”;二要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积极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机制、新经验,积极扶持一批林业科技示范户;三要积极引导建立和扶持各种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林业站、林农、协会、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四要组织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种植名贵树、建设新农村”等活动,兴建“绿色小康县”、“绿色小康乡”、“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加快启动村、四旁和居民集中区绿化工程。

    10、服务窗口前移

    在站务服务方面,为方便广大农民办事,要实行服务下移、关口前移,适当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比如林木采伐证(包括商品材、自用材、毛竹等)、木材运输证和植物检疫证等日常办理可委托下放由林业站执行管理,并对区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报备制度。只有简化林业办事程序和环节,才能为当地农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真正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便于林业站工作人员操作的林木采伐办证、木材运输办证、植物检疫办证等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制度。应学习广元等地的经验做法,发挥林业站设在基层、面向林农的优势,通过“政府网”把数字林业延伸到乡镇林业站,依托数字林业平台,把服务窗口前移,林木采伐证、木材运输证、经营加工证、植物检疫证及林业基金费用征缴等直接在乡镇林业站办理,方便农民办事、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11、加强与农民、协会、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沟通联系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乡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协会或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比如乡村护林联防协会、林果协会、苗木协会、竹业协会等,还有家庭合作林场等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站必须主动与农民、协会、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加强沟通联系,打造数字林业平台并延伸到林业站,再以林业站为中心,建立与各种林业协会、技术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最大限度的为农民、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开发利用、技术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指导服务,一般性技术问题可通过热线及时解答,复杂疑难性问题可先通过电话预约、再通知反馈、或上门服务。只有通过沟通联系,方可及时解决广大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经营森林,依靠科技兴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做到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增加地方林农的经济收益。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