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蒙林华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乐圩小学530601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种,在这项复杂的工种里,德育工作统帅一切,是班主任必须把握的灵魂和核心。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德育的开展着手,阐述德育开展的一些方法和怎样才能抓好德育,有助于教师加大对学生德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班主任 德育工作 学生 品德 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依据,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是保证学生学习、克服不良习惯、促其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好的品德在小学教育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品德不是一下就能够养成的,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养成。学生养成好的品德,就是为了他们日后思想的进步奠定基础。一个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要将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纳入班规的有情有序管理中,才能凝聚每一颗稚嫩的心灵。 一、 班主任开展德育的着手点 。 1.德育的开展基础是要熟知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和引导者,班主任首先要认识每一个学生,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知道每个学生的相貌和性格特点、爱好等,通过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逐个进行德育。光知道这些还不够,家庭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地方,所以,班主任还要建立和家长的沟通,知道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这样结合起来开展德育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 班主任要寻找新的德育方法 。 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经常遇到新的问题和情况,要根据新的问题和情况找到新的解决方法。班主任要做到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要对学生充满爱,做到以心换心;要创建德育的良好机制和制度,引导学生主动养成良好品德。班主任要尊重、关心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尊敬。班主任要在感情上与学生贴近,在精神上要鼓励和支持,并给予帮助,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带来的温暖,使他们在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下养成好的心理素质、性格。同时,班主任在要求学生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更好,从行为上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3. 德育的开展中心是要从正面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做出正确的指导。小学生天生是爱玩的,在某些事物上他们是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对待的,这时班主任就要做到从旁引导,给出正确的德育。班主任也要多与学生沟通,从而使德育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加深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 4.班主任要信任和尊重学生 班主任在对学生尊重的同时也要信任学生。比如对学生的小过失给予宽容的正确引导,用真心去打动学生。因此,班主任要融入学生中,了解和熟知他们,和他们有更好的沟通,真正让学生从心里去接受班主任。同时也会站在彼此的立场上为对方想,达到传授、解难和引导的德育目的。 二、 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方法 和手段。 1.班主任要在生活中树立德育观念 德育的内容本来就来自学生的生活,班主任抓住学生的生活事务,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告诉学生怎样做是对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这样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班主任还要抓住教学范围对道德规范进一步深化,善于将道德规范的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中。 2.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班主任应掌握学生各自不同的类型,抓住德育的出发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班主任不能急于解决问题而求速成,要尊重和爱护学生,不能为了实现速成而伤害到学生。班主任要将好的德育方法和期望相结合,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问题解决。 3. 班主任落实班规,以鼓励为主 班规的表述将限制性语言转变成引导性语言。很多以禁令式的、否定性的语言表述的班规,不经意间把学生推向了教师的对立面。如“不迟到、不早退、不骂人、不打架”等,言外之意,貌似学生很容易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样的表达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压抑、反感。所以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制订班规时,不妨把“你不准”改为“我能做到”。如“为了对得起父母为我们掏空的口袋,我们努力学习,用知识装满我们的脑袋!”“为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必须得注意我们的‘进出口’质量——脏东西不进口,脏话不出口!”“随手捡起每一张废纸,我将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别乱丢每一样垃圾,因为同时我也丢下了自己的道德!”“时间就是生命——那么如果我在课堂上破坏纪律,我就是在谋害其他同学的的生命!”“拿起书来,做好课前准备,静静的;拿起书来,上好自习课,静静的——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在老师心里筑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电脑只是个工具,并不是玩具……我们应该去掌握它,而不是让它来掌控我们!” 等等,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表述,班规立即就有了亲和力。 4. 班主任要创造好的德育环境. 好的环境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学生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调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发生错误扭曲,教会学生养成美好的品德。 三、班主任各方面要树立模范的作用。 管理是提高德育水平的一种方法,管理从学生的自我和教育开始,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从细微的地方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班主任应坚持实行班级制度,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加强对管理的坚持、公开、合作,让学生自觉去遵守道德规范。班主任还要通过与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合作,从而激发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德育热情。二用纯洁的心灵去净化学生 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当你有纯洁的心灵,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一位心胸宽广、无私奉献的老师能在他的学生身上或多或少表现出来。纪律严,班风正,学风好关心他人,热爱集体。英国劳-诺尔蒂说:“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都是爱。”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尽可能去关爱每位学生,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安心愉快地学习。特别是特困生,我常常在生活上帮助他们,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对后进生,我多半采取鼓励方式,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们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或者取得某一点进步,都给与肯定和赞赏。思想上交流,学习上指点,使学生觉得我我不仅是老师,而且是心心相印的朋友。 四、用智慧来启迪学生。 苏联苏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意识和水平正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其中 “热忱” 与“智慧”要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艺术教学。班级的制度、纪律绝不能成为空文,一定要严格执行,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处理问题就跟法官执法一样,丝毫没有偏差,学生就不会钻小空子,违反纪律。孩子眼里看待事物往往很绝对,我们即使做不到那么绝对公平,也必须给学生解释清楚,让他心里真正服气,才会树立老师的良好形象,这是取得学生尊重的基础。我不仅教课本上的知识,还教学生生活技能,开发学习的智力潜能,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我常常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比如,安全防范措施,身处险境自救常识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训练学习应变能力。班会上,我还特地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智力超群的人物,激起学生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遇事不惊,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教给了学生方法,启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也更加赢得学生们的尊敬。 总而言之,学生的道德是从无到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在德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求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顺畅沟通,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尽量消除错误的影响,教会学生走正确的品德之路。班主任也要做到为人师表,积极抓好学生的德育,通过各种方法正确指导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