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新疆麦盖提县第一小学 黄建文 内容提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就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已总结出了许多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误导进行了反思。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运用 多媒体 教学 一、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需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入新知,并提出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被感知的对象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声音、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跃。特别是处在小学低段的孩子,天性好动,有效注意力时间短,将生活中的场景用多媒体技术声像图相结合,色彩丰富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会使孩子们觉得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而是生动有趣,尤其是一些游戏情景的设计,满足了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孩子们乐学会学,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获得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可以促进思维有效的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所需知识.而现代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有序展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更有限.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让学生认识在同一个圆中,哪条线段的长度最长?我们可以直接将一个圆呈现出来,再将经过圆心和不经过圆心的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尽可能多的呈现出来,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很快会得出正确结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最长。在教学求多边形的面积或阴影部分面积时,有些图形较为复杂,要做几条辅助线进行分割切补才能求出,如用传统的教学法,先让学生思考,再在黑板上画、讲,有些空间想想能力弱的同学还是难以接受,而实际操作又比较浪费时间,这时候采用多媒体,做辅助线、将分割的图形涂以不同颜色区分,再采用动态多媒体技术移动切割互补,整个过程有序直观,学生了然于心,很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三、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课件是提前准备好的,计算机信息量又大,打破了黑板的限制,避免了书写过程,因此节约许多时间,在有限的40分钟时空里,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件,遇到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或用一个一个醒目的符号标志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巩固练习时设计大量的具有层次性、拓展性,灵活性的练习题,并在过程中设计人机对话,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如正确的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话语;做错时,发出沉沉的声音表示再动脑筋,重做一次;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强化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习动机.避免了重复性的练习,扩大了信息量,在举一反三的各种变式练习中准确掌握了数学概念,构建起准确的数学模型。 四、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思维发展。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多媒体技术在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异彩纷呈,但是课堂是传授知识殿堂,是学生学习之所在,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之所在,我们不能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要避免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误导。, 多媒体课件不能搞视觉声觉冲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和呈现,一定留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思考时间,不能先入为主直接呈现问题结果。 多媒体课件画面丰富,声像效果好,有些老师片面迎合学生兴趣爱好,整堂课都处在画面的不断切换中音乐连续播放,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情绪始终处在亢奋状态,课堂上充满了“哇塞”“真棒“太好了”“对”的呼喊声,学生看似兴趣盎然,激情满怀,可是学生没有思维的过程,何以有知识的收获,个性的发展。所以,在进行课件设计和呈现时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年龄特点,所处生活环境特点,是否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课件一定要精,要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要在学生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启发,化解难点,加大训练密度。切不可滥用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 五、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声像统一,动静结合,色彩丰富,因此改变了一块黑板、两支粉笔的枯燥课堂,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情趣。可是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何况再丰富的画面,再动听的音乐(何况数学课堂画面呈现还是受限的)反复展示学生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设计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低段的小学生有效注意力时间短,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受限。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课件画面要丰富些,色彩鲜明,音乐动听,动静结合,游戏类情景设置可以多一些。可是到了小学高段,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有效注意力时间有加强,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所以制作课件时,学生能用文字能理解的,不要呈现画面,即使需要呈现,画面尽量简单,最好不要伴音乐,因为音乐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在课件画面上尽量不要出现诸如小蜜蜂在一角飞呀飞,小精灵在一旁闪啊闪影响学生注意力。到了高段,课堂练习时要紧凑,不要再出现诸如“你成功了”“你真棒”能人机对话,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引不起学生兴趣。 六、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时,不要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但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就完全舍弃不用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解问答疑,一笔一划将知识在黑板上有序的呈述,开启了多少知识的大门,培养了多少科学巨人。我们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应该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重塑有价值的数学课堂。有些知识点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好,比如空间图形类;直接呈现便于学生观察。 有些知识学习要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比如解决问题应用题类,多媒体呈现题目内容或问题场景,学生思考呈述思维过程,老师就可以按学生汇报板演,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清晰化,这样就比学生说完以后教师一点结果出现的效果要好得多。有些知识整个用传统教学法比较好,比如计算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教师将整个计算过程一一板演,算理清晰完整,学生也明明白白,同时,作业书写格式等等学生也一目了然。再者,教师规范的板书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垂范。这样的传统教学我认为不可丢。 总之,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