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中学音乐教育........................ 张钰

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中学音乐教育

新疆乌鲁木齐第二十九中学       张钰    

摘  要: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提高人们的音乐水平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人的音乐水平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中小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中学中学,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育者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关键词:中小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中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一 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中小城市新开发地区的中学,家庭收入水平低,而且外来务工人员女较多的,这样的经济情况决定了孩子不能正常的接触音乐。经过在我校学生中调查,全校在校生1007人,进城农民工子女约520人。近82.3%的孩子没有过接触过一种乐器的经历。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视教育的影响,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非主课而倍受冷落,特别是在初高中学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实施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不少学校教室仍抓着应试教育这根绳子,追求考试名次和升学率,把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和教室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由于音乐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室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占用音乐课。体音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当我踏上讲台后自发想为喜爱音乐的孩子成立兴趣小组时,这些孩子的家长居然是不支持的,在他们看来这每天课外活动40分钟的时间,会耽误孩子写作业或者让他们“玩野了”,影响学习。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打工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我们这样,现在只希望孩子一心就去学习,考上高中。个别的“主课”老师也会这么认为。

教师缺乏、教学条件有限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学音乐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准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深的理论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许多学校师资缺乏,无编制教师流动性较大,造成了一个完全没有音乐素养的教师承担音乐课。可想而知,这样的音乐课不是真正的上音乐课,也根本就上不了。那些课只不过是开在纸上罢了。

许多中学教学设施配备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甚至老师们提着录音机进班上课。一首充满情感内涵的作品岂能用一台录音机就能形象的表达出作者的心情。舞蹈教学和畅游课也不能再空间狭小的教室里开展。教学用具的缺失既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又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既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二  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中学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之美。例如:在《我的祖家是歌乡》这一课中,我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结合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服饰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随着老师一起跳起独具高山族风情的舞蹈,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从而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青少年的想象是富有创造性的,这种想象是青少年理解音乐作品必不可少。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断启发引导他们去想象,并鼓励他们讲述出来的作法十分必要。我曾经在课程中,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可以几个人拍节奏,几个人唱歌词,可能不是很协调,可能音调也不太准,但这种尝试是很重要的。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合作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乐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喜爱,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

除此之外,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孩子对歌曲或者乐曲中形象的再创造。例如,在七年级的教学中,像《七子之歌》、《牧马之歌》、《跳吧,跳吧》等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我常会引导学生先描绘出一幅幅画面,或者让学生去想象不同音乐形象的心理,然后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和声音来表现。

2、运用生动多样的方式培养音乐素养

模仿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学习音乐表现的一种方式。所以音乐老师应以富有表现力的演奏给孩子们做示范,让他们模仿。应争取机会让孩子们聆听优秀演奏家包括不同专业的演奏家音像资料。有时,我还故意以呆板、无表情的演唱让他们来对比和选择更好的声音和表情来表现作品。

第一节课结束后,我发现我的学生们对于节奏的感觉不是很好,对音乐的基本的音符和节拍也没有正确的概念。古今中外的音乐家认为,绝大多数孩子生来就是喜欢音乐的;孩子对外界事物具有强烈的敏锐感和新鲜感,接受能力快,模仿能力强,对于简单音乐的节奏的模仿更是很在行。所以在学每一首歌曲前,我都会让他们知道每首歌的节奏特点,强弱规律,让他们对音乐的节奏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身体的每部分在我看来都是最好的乐器。用脚、手、拍桌子等简单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如“声势”练习:

2

4

X     -        X  -   X  -    X -        X -        X  -

Ⅰ.beng   0       --------------------------- ka -     ka  -  

Ⅱ.bengci daci        ------------------------ka -     ka  -

Ⅲ.dingxxxdingxxx    -----------------------  ka -     ka  -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体验了团队合作的成就感及创造音乐形象的快乐又提高了他们对节奏的概念及。这对他们的音乐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也是很有作用。

在学唱歌曲时,我常常在学会唱歌后,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慢慢地,他们认识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通过“声势”练习,学生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也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给他们,他们学会歌曲后再听唱曲谱,自然很快便把握曲谱的节奏了。

3  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   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学校有义务和责任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共同的认识。当然,传统的意识观念和偏见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所以说这项工作是一项长久的认识过程。学校要经常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功能:寓教于,培养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感,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启迪智慧,与智育相辅相成;联想与想象,在发现中进行创造。争取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社会舆论基础。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考试成绩也可逐渐列入升学总分内,使得音乐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音乐学习境地而努力。

总之,作为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中学工作的音乐教师,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程价值,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要更多的心思来思考设计课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岗位价值,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心理学》,作者:罗小平,黄虹,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11月
[2] 《认知心理学》,作者:陈之,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3] 论文《学生乐感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作者:杨宏业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