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概念教学......................巴合提奴尔.达纳别克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概念教学

新疆尼勒克县第一中学        巴合提奴尔.达纳别                                                                           

摘  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概念教学,应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把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融入课堂教学。本文从情景教学、适度引导、充分交流、巧设习题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物理概念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学好物理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概念  物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学到探索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因此,要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

本文结合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的电场强度概念教学的设计,谈谈教师应怎样落实概念教学的新课程理念。

一、教师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合理化问题进行研究

   精心设计情景和矛盾事件(来源于生活生产现象、实验、视频等),能激起学生对自己原先的态度、目标及知识的挑战,从而引发真正的探究兴趣。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明确要研究的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电场强度的概念教学中通过演示试验来创设情景:检验电荷q放在带电球体Q产生的电场中的不同点,学生看到q所受的电场力F不同,让学生感到电场有强弱之分。q受电场力F越大,我们就说那一点电场越强。教师随即提出,“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电场强弱?这个物理量怎样定义?” 教师作好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发现了问题。这样用情景引入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好奇的心理,为接下来的探究作好了准备。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够互相倾听,明白别人对问题的不同解释,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在相互表达与倾听中,让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清晰化、外显化,促进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在讨论中互相质疑,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引发认知的冲突,深化、修正自己的认识,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讨论与交流使概念更清晰,在讨论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不断纠正错误,直至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例如:在电场强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通过对电场强弱的探究,请同学们讨论哪些地方你认为还不够清晰?你对此有何建议?请同学们交流今天的收获,为你们今后概念的学习有哪些启发?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学到的知识、方法,及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

三、巧设练习题目,充分理解概念                                                  

     为了巩固、深化和活化对概念的理解,完成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在此环节,教师从多角度提问,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概念。针对“电场强度”的概念,可利用下列问题进行讨论,在真空中O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9C,直线MN通过O点,OM的距离r=30 cm,M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10C,如图,求:

(1)q在M点受到的作用力。

(2)M点的场强。

(3)拿走q后M点的场强。

(4)M、N两点的场强哪点大?

这样逐步使学生懂得掌握概念靠“记”是不够的,理解才是掌握概念的关键。促使他们会思考、爱思考、直至勤思考。

  四、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

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例如:在电场强度的教学中,接下来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检验电荷q放在带电球体Q产生的电场中的不同点受的电场力F不同,是否可用电场力F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学生思考后,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改变演示试验:电量不同的q放在带电球体Q产生的电场中的同一点受的电场力F也不同,而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弱应该是确定的,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不能用电场力F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学生思维受阻,亟待解决,兴趣高涨,可让他们讨论争辩,进行思维加工。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已知将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A点受的电场力F,若将电量为2q的点电荷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A点受的电场力F应为多大?学生根据点电荷库仑力公式容易得出,电场力F为2F,学生不难看出点电荷q在点电荷Q电场中的A点受的电场力和其电量成正比,启发他们大胆猜想:电场的强弱能否用电场力和电量的比值来定义?

通过第一步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主观感受电场有强弱,通过第二步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电场力不能描述电场的强弱,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接下来试验探索:在带电球体Q产生的电场中,同一点放进检验电荷q,利用电荷均分方法定量改变检验电荷q的电量,记录电场力F的大小,观察F与q的关系。同理:选取电场中另一点来研究F与q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分析数据表明,电场中同一点F与q的比值为定值,不同点比值大反映力也大,电场越强。最后得出结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的某点受的电场力和其电量成正比,电场的强弱可用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和其电量q的比值来定义,叫做电场强度。

    通过这样的程序教学,让学生体会一个物理概念产生的过程和怎么样给它下定义。使学生逐步领悟物理学中概念产生的特点,同时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各种力,动量,动能,磁感强度,电势等物理概念的教学都可以这样来教学,采用先引导,后由学生自己对物理概念定义,然后逐步完善。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辅之各种教学手段,使概念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此方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