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费建松

新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学校  费建松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数学知识的传授不像其它学科那样直观、易学、易懂。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就是要强化数学教学模型,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技巧,强化辩证思维训练,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品质。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因此,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为了尽量遵循数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对数学课本中的某些知识点等采用直观的教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初中数学教材中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

在我近二十年来的数学教学中,来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中有的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是抽象的、空洞的,我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问题。例如讲“数轴”的概念,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教具,通过制作的教具来具体分析数轴的三要素中每个要素的作用,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数轴概念,从直观地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讲述“角”的概念时,我通过张开圆规的两角,钟表的时针与分针等来比较线段的长短。讲解“相交线”、“对顶角”时,我用钉子钉住三根木条后随意转动。我在讲解空间里的垂直关系时,可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我这样的讲解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二、生动简明,图文并茂地体现过程

学习数学知识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和发明的火种。初中数学新课改教材内容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教材中利用一些生动的事例、故事、现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有时以图代文,寓教于乐。有时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方式,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三、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我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抓数学基础的教学。因为我们民族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县19个乡镇,9大牧场学生,年龄有的较大,有的偏小,每个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生知识参差不齐,学生基础差,学习上有畏难情绪,许多学生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老师布置课堂上到讲台上做练习题。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我在教学中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方面内容的教学,而不是强调某些特殊的技巧。我在教学中更加深刻地去领会新课改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首先我把课本中的每一章、每一小节的内容记熟、理解透彻后,对学生讲解时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例如在解方程时强化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性、算法化的思维方式;讲完新内容后,加强巩固训练,我设计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究”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上训练,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好了准备。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不能脱离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为了使数学教学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忧,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适应课程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转变教育观点是根本,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是关键,教学方法改革是重点。

素质教育指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也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启发式,平等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不但我的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我还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造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轻松愉快地学习。每年全州的数学统考中,我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均考出了优异的成绩,我也被评为全县的骨干教师。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发挥主动性,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感受性,帮助学生认知,重视发展性,促进学生进步,渗透教育性,激励学生向上,贯穿实践性,鼓励学生动手,做到这五“性”,就会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