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高中文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

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加宜小学   高中文    邮编:557207

兴趣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刚刚跨进学校的大门,学哪些科目,哪些科目对自己有用,用处有多大,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老师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应该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解答,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日益完善自己,对所学的科目慢慢产生兴趣。

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知道,小学生所处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小学生处于7~14岁的年龄段,在这七年里他们的身体突飞猛进,正因为如此,小学生自始至终都有几种强烈的需求刺激着他们的成长,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五大需要可以分析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为适应其特点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 生理的需要。 首先在现今的农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小学生们吃喝不再发愁,健康状况也属良好,但极个别家庭由于过分溺爱,造成学生买零食现象严重,这虽与儿童的天性有关,但也应培养好他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安全的需要。 安全始终是围绕教师和家长的紧箍咒,现在农村由于机动车辆的增多,及公路的延伸,每天都导致大量的儿童伤残,再者,农村小学课间活动游戏器具短缺,致使学生之间用棍棒,石子等游戏很容易造成伤残。

3、 归属与爱的需要。 在学校里,学生的归属便是老师,在家里,学生的归属便是父母或其爷爷奶奶及其他家属,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他们的身心不太成熟,所以迫切需要老师的爱护,关心以及父母的爱护,照料,教育,但现如今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父母打工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的增多直接导致他们缺少爱的滋润,从小没有人关心,爱护,长期发展,导致他们的心理畸形发展。

4、 尊重的需要, 小学生也是人,同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在玩耍中,小学生往往希望扮演一个“大王”或“领导”这虽然与社会风气及环境熏陶有关,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他们需要别人的尊重,在学校教学中,老师始终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他们的想法,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中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同时也要别人尊重自己,培养他们互敬互让的良好品质。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小学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因为好成绩可以给他们带来父母的夸奖及同学们的尊重,老师的每一次鼓励都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满足了自我成就感被人认同的需要。

以上阐述了小学生的需要,有需要就有满足,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既满足他们的需要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儿童是怎么学习的。

1、 在现有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大部分时间内小学生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所以老师和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我们小学里,有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该生从三年级起一直不做作业,究其原因,是因为该班学生及老师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带课老师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奚落他,学生都常常讥讽他。导致该生厌学,不想听课,所以要想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必须改变各位老师及学生对他的态度,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成绩。

2、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具有灌输性和间接性,在农村,由于交通不发达,思想封闭,所以现有的新教材往往含有较多的在农村无法实施的课程,比如我校三年级就有微机课,可学校根本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可接触的认识,但为应付上级精神,不得已“纸上谈兵”只能将知识灌输给小学生,不管他们认同不认同,接受不接受。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厌学。

3、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依赖教师的指导,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不能进行自我学习,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导,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现有教师的老龄化严重,知识更新力不强导致学生很难学到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知识,比如在我校,早已开设小学英语,可现有教师基本上全是“英盲”,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缺陷!

4、 儿童的学习既全面又高效,在学校学习中,小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丰富知识,他们既要获得语文、数学知识也要锻炼身体, 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培养道德品质,也要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交际习惯。

5、 儿童的学习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小学生的学习受他们的兴趣,需要,年龄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中,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一视同仁的对待,不能充分考虑到影响儿童学习的这些主体要素,这就影响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被动活动,降低了学习效率,例如,在我所授的四年级一班,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很快的接收所学知识,有些学生则反应慢,不能完全接受,但授课也不能等,所以有些时候,很难照顾到学生的各方面客观因素及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以我所总结的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强师必有强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具有方方面面的扎实的基本功,又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生活作风,那么再差的学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要想改变当前的农村教育现状,首先要稳住农村教师,解决他们住房问题及生活问题。

2、改善现有教学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条件跟不上,光喊口号提高学习兴趣,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画饼充饥”只能是妄想,依学校这点微薄之力是无法实施,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得靠当地政府出谋划策。

 

; font-} �l:��v 8ju olor:rgb(0,0,0); font-size:14px; mso-font-kerning:0; " >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车兴亮,他的学习基础特别差,初二了,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其它字几乎不认识,班里同学的名字他一个也认不出,原来他连拼音也不会。开学没几天他就要求到教室的角落里自己一张桌。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内心很难过,这可怎么教呀?可我转念一想,何不借此在班级里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呢?于是我把47个拼音分给班里的同学,每人教他一到两个,比一比看谁能在一个月内将他教会。每教会车兴亮一个拼音奖励2分,车兴亮同学每学会一个拼音奖励1分。接下来的一个月,车兴亮同学的笑容明显增多了,可也有同学反应怎么教也教不会他。我一方面鼓励大家别泄气,另一方面也对车兴亮单独辅导,我送给他一张拼音挂表,鼓励他珍惜同学友谊,相信他一定会战胜自己的。终于两个月之后,他学会了所有拼音,学期末他已能独立发同学们的作业本了。大家都很高兴。班里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不经意间,“互助”已内化为我们的班级精神。

我们班举行的活动还有很多。拔河比赛时,我对同学们说:“团结,坚持。”考试前我会鼓励学生“勤奋、自信”。最让我难忘的是队列比赛,比赛前一天我班体育委员的嗓子哑了,有一女生毛遂自荐做体育委员,结果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之下,我们班取得了级部第一的好成绩,这位女生被评为优秀体育委员,令全校师生叫好。团结向上共同进步成为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每个学生在这个集体里都有成就感,幸福感。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进行中,要建设一个温謦的家,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友爱合作的生生关系,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使我们的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总之,班主任老师要想对班级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除进行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快乐健康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