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化文化差异管窥 咸阳实验中学 胡新 712000 摘要:本文针对高考热点、教学难点,从区域环境差异入手,阐明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在交通、语言、建筑、武术、戏曲唱腔等人类活动的差异,并进一步归纳总结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帮助。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环境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在中图版 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3中均涉及地域文化及地域文化差异的内容,并且这一内容在近几年各地高考中频繁出现,引起考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这一考点进行小结,与大家分享,请方家斧正。 一、我国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北方,下面我们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了解一下两区域环境的差异。 气候 南方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冬季一月均温大于0℃;北方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冬季一月均温在0℃以下。受冬季风影响,冬季严寒。 地形 南方多低山、丘陵;北方多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水文 南方河流水量大,泥沙含量少,冬季不结冰。河湖众多,湖泊多为淡水湖。北方河流水量较小,泥沙含量大,冬季结冰,部分河流的部分河段在春季有凌汛现象。湖泊较南方为少。 植被 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四季常绿;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秋冬季落叶,以保存体内水分。 土壤 南方以红壤、砖红壤为代表,偏酸性,粘重,透水透气性差;北方土壤以黑土、黄土为主,较肥沃。 二、 南北方地域文化差异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下面我们从交通、语言、建筑、饮食等方面加以比较。 南矮北高 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南船北马 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南繁北齐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 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南拳北腿 南方的武术一般以拳法、手法为主,腿法为辅;北方的武术除拳法外,注重腿法,故有“南拳北腿”之说。这种格局的形成也有地理学方面的原因。 南方人地处亚热带、热带区域,发育较早。南方人长得小巧玲珑,下肢略短,用腿搏击是其所短。北方人的发育年龄稍迟,身材高大,腿长成为优势。由于腿的转动半径大、力量足、速度快、威力大,逐渐形成“北腿”的武术特色。 南方多江河湖泊,自古以来以舟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船上的活动范围有限,加上颠簸,在格斗中如立足不稳就有被击倒或落水的危险,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学功夫先扎马步”之说。特别是船上格斗,小范围的上肢搏击更利于击败对手。北方面积广大,人们外出主要靠两腿行走。依靠下肢发力蹿跳跌扑滚翻,更适合粗犷豪放的北方人。 戏剧唱腔 北方戏剧的唱腔高亢有力粗犷豪放,南方戏剧则是婉转缠绵莺声燕语;北方戏剧的服饰往往是大红大紫色彩绚丽,南方的则是清素淡雅浓淡有致;包括脸谱也是北方浓墨重彩,南方的几近素面朝天。我国东南一带的水利资源丰富,几条大河流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人口密集、耕地相对集中,工商业发达,人的竞争力强,心理活动效为细腻、婉转、丰富;而西北一带则多山,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土地多,耕种粗放;东北地区狩猎生活长,形成人们在心理和性格则多为粗犷、豪放、直爽、憨厚、刚强。 三、 环境与地域文化 对于两者的关系,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区域环境好像一个“家庭”,而地域文化则像家庭的“孩子”。文化的形成深深烙上环境的烙印,而人类在形成文化的过程中,又不断影响、改造环境。 参考文献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百度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