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方式探索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板利乡中心小学 李奇海 【摘要】自主学习应该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者和学习者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是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地位、学习能力、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无疑给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让小学语文教学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 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课堂里,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施舍生接受,学生完全围着教师转,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种课堂是对学生天性的泯灭和性格的扭曲,课堂教学应彻底扭转这种局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都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简单的告诉、反复的训练,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亲身地、反复地在语言实践和运用中才能得以实现。语文学习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有效的语文学习应当伴随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通过自身的揣摩、分析、联想、体会等心理活动更深刻的理解语文。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培养呢? 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帮助系统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我就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学习生字时,有些生字笔画数比较多,我就指导学生用编顺口溜的形式来记忆,并对生字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记忆生字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指导他们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也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大胆运用自己的一些自学方法。 三、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语,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自主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精炼、生动。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呢?最后呢?(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自主学习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树立积极主动、独立思考、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做到这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探索,久而久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变成学生乐于学习、充满活力的场所,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