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民族地区彝语教学的重要性..........................................沈文

民族地区彝语教学的重要性

                        木里县民族学校  沈文

    国务院国发[2002]14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 “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语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按照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编写少数民族学生适用的教材,要积极创造条件,木里藏族自治县民族学校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自治州地处四川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辖区内有17个县市,有14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50%。木里县是藏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位居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北,全县人口十三万之多,其中彝族人口占全县百分之二十几,特别是民族学校招收学生范围是彝族聚居区,全校有2000多学生,其中彝族学生占百分之四十几,因此,在学校除开设汉语和藏语语文课,还开课了彝语文课,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彝语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语支的语言,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彝语像汉语和同语支的许多语言一样,存在着方言分歧。但在四川省内和云南与四川接壤的小凉山彝语基本是一致的,这个地区的彝语属北部方言(简称凉山彝语),虽然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但如果我们指导得法,方式灵活,还是能够让压力变为动力的,彝语作为母语,学生学习时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彝语水平,因此我们要发挥学生使用彝语有利因素,汉语是生活实践中接触较多的工具性语言,引导学生变用彝语思维为用汉语思维可以充分调动影、视、歌等学生易接受的方式教他们学会用汉语思维,并使之成为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知道学习双语是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才的必要,让他们有学习的欲望,把学会彝语当作自己的一种必备的本领来认识,那么他们就会多一些主动,少一些压力,如果我们的指导思想正确,对学生循循善诱,多教学法,少些催促,这两种语言的学习自会相得益彰的。  

彝语教学中不可忽视“学困生的较变工作,“学困生的种类不同,有的基础太差,失去了学习兴趣,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真正做到与学生心理换位,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肯定经过学生努力可能学会所掌握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他们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但不过分迁就,教师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本领,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体视不同层次要求,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有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从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克服困难的能力,其次教师应该始终牢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还要注意“学困生,”的反复现象,做耐心细致的转此工作。其次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各种民族学生,从而因材施教,培养能力,使他们感到学习各种民族语言文字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是一种通向他们从来涉猎的更大的自由天地和钥匙。 

 在藏区开设彝语文课是民族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目前虽有很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克服困难,在上级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办好民族学校的彝语教学工作,使之成为学习其他学科之本,从而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各民族学生。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