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赵丽君、赵佳兴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西充县太平镇中心小学      赵丽君、赵佳兴                       

     审美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它的独特的自身魅力,语文教材的形象性,情感性使之成为唯一能够“披文入情”的学科,成为审美的学科。因此,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神上受感染熏陶,从而达到移情启智的过程。这种审美化的过程,最容易使学习者进入一个自觉的“物我合一”的美妙境界。因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在讲清知识的同时,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审美因素,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科学美与艺术美有机结合,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使学生经常处在美的氛围中,受到美的陶冶,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语文学科,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美化学生心灵上有着得天独厚的的条件。尽管语文不完全等同于文学,但入选为教材的课文多数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语文老师只要善于挖掘,像一个有经验的导游一样,引导学生在美的胜境中探幽揽胜,开启学生爱美的心灵之窗,进而启发学生自己去采集美的智慧花朵。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绝不仅是“智能的机器”而是有着高尚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怎样既能把握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又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人才素质呢?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责任是在审美对象(教材)和学生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构建一座桥梁。要想架好这桥梁,首先要充分发挥教材审美的诱导功能,即用形象的展示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预定的路线,达到一种巧妙地宣传的效果。如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了水墨画般的自然意境外,我们应联系时代背景启发学生,让他们体味在景色中蕴含的或豪放,或豁达、或悲伤的情感,学生通过思考,明确了文章的主旨,得到了美的感受,我们还可以更远一些地启发学生,有些美丽的“倩影”哪里去了?这样,他们就会不仅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凝视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还会升起一丝隐隐的感伤的感情,品味出一丝“挥剑”的忧愤与悲怆来。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停留在概念的说教和灌输上,而在重要的“审美”方面远远不够,解读上偷工减料,目光往往不够长远。

    其次,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应该和对学生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进行。这是因为美学的审美价值,一般以知识价值为基础,学生的认识价值又要通过对课文的欣赏价值来体现。美育的任务是要把丑恶的东西驱赶走,把美好的东西留给学生,用美去影响,去占领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对文章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注意把传授知识同审美能力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审美教育是实行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越来越进步的教学手段,美育将会愈来愈为学生所接受,为教师所喜爱,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并显示它的独特风采。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