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三中学校, 罗开德 摘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充分预设是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多元整合是关键;强化能力训练是重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探索、实践。上好语文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考试制度改革、良好的育人环境等诸多方面。本文仅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充分预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新课改以来,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用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 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枯燥无味的教学谁也不愿意去听,去学。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体会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语文活动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如《春》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意境深邃,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文章的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多元整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整合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整合师生角色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整合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 4、整合教学资源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四、强化能力训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扎实地贯彻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程润霞.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才智, 2011,(25) 2.程方平.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