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广西靖西县第二中; 邓侃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鉴赏教学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中的重要地位。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赋予新的课程观,认为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音乐鉴赏教学及研究被长期忽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长期被忽视:一是学校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开设音乐鉴赏课均认识不足,以为音乐鉴赏不参加高考,重视鉴赏教学意义不大;二是一些学校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变成了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高考的预备班。这种状况偏离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鉴赏教学不被重视,音乐教师缺乏工作热情,音乐鉴赏教学研究自然薄弱,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普遍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鉴赏课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的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学校音乐教学的设施在逐步配置完善,音乐鉴赏领域的开课率也在逐步提高。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转换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我认为,除了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在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尽力依照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能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此,我们提出《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高中《音乐鉴赏》是伴随着高中新课改实施而诞生的一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的课程。《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旨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同时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音乐鉴赏》教学内容丰富,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等及音乐常识介绍,可以使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既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注意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然而在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音乐修养、人生阅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综合原因,虽然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恐怕很难找到,可大多数的学生对音乐的喜好仍停留在流行歌曲的层面,而对传统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艺术兴趣漠然。 针对以上情况我决定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能够寻找适合当代高中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爱好和整体认知水平,普遍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 随着科学主义, 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多种教育派别与教育思想的相继涌现,现代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和"反思意识" ,更加关注"学生" , 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 ,也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为此,我们本着为 教学一线提供切实的服务,促进教师的发展,保证课题的研究成果能方便易行的得到推 广,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精心组织了课题组,并确立了本课题是在高中音乐鉴赏教 学常态下进行的研究方针.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教学观念上入手,弃陈旧的观念和老套的教学方法; 2、有效落实课程目标的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方式; 3、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运用的研究; 4、音频与视频材料有效开发和运用的研究; 5、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 6、追求彰显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欣赏审美领受性;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拟通过新课程改革后,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情况调查,分析出误区存在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策略,以此提高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为他们的一线教学课堂提供指导,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接近或达到“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教学境界。 五、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主要涉及的是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问题,为了能保证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目标的落实,我们遵循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资料分析法等进行教学与测评的双向反馈,研制一套确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再通过实践检验法与总结法完善本课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申报立项阶段(2012年7月—2013年4月)论证研究课题的意义、价值,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满意度,以及对该学科目的兴趣爱好的程度;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践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0月)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课堂中紧扣教学内容扎实地体现教学方法的变化与丰富。密切观察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感受认知程度,调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主动地音乐体验,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分析论证后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预期研究成果 因为本课题探讨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具有启发性和操作性更强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新策略,目的在于创新和发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理论体系,并将研究的成果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是:形成成功案例,论文、汇编研究成果集并形成结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