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生美术教学课堂人文素养的研究 广西靖西县第二中学 旷庆玲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与其意义系统相联,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最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这表明人们对以往美术教育只重视技能而忽视人文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人文性作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开始受到重视。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接近成熟,具有鲜明的性格与特征,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对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美术课堂的改革势在必行。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拥有开阔的心胸和伟大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上传下达,就是将具体的学科知识向人文的高度提升,今天我们仍要继承这一优良的治学传统,使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向人文精神升华,当代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已是一种特征。” 当今很多美术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的学科本位主义,沿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不求创新。高考的压力使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成教师示范、学生作画、改画地机械模仿过程。学生除了画还是画,面对沉闷无聊的课堂无可奈何,提不起主动学习的兴趣,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对美术课程来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局限于自身的固有领域,而需结合其他学科优势资源,通过整合策略引导学生对跨越学科的美育课程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并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的多样以及其发展的规律,在审美活动中形成与完善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 理论依据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习的理念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第一条就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价值 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2.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5.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重在理解实际问题。 (2)文献研究法:搜集、学习美术教学理论美术史和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来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3)个案跟踪法:选定几位有典型性的学生,以他们基本素养的提高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找出具有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4)反思法: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和积累起来的经验进行理论提高和升华。 五、 研究的内容 (1)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来启发学生,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对历史、文化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根据课题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去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与内涵。 (3)技能类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我国的一些民间艺术,有许多制作技法已经面临灭绝的危机,更需要让学生去了解,甚至也可以请一些艺术家或当地的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演示,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4)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5)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美就在生活中,美就在你身边。绘画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才是美术课最终的学习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1、准备阶段 2012年9月——2013年7月 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确定最终研究方案。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教育理论,搜集、分析、筛选国内外有关创新、实践的情报资料,包括理论研究与操作经验。总结、提炼有关本课题的经验。 2、实施课题计划阶段 2013年7月——2014年9月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扎实开展子课题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筛选、提炼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研制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环境、方法与策略,且在实践中进行实证研究。组织课题组进行实施后的调查,继续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课题计划进行实验。 3、分析总结,撰写报告阶段 2014年10月——2015年6月 综合分析美术欣赏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成效,做好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和成果材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