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构建高中生美术教学课堂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旷庆玲

《构建高中生美术教学课堂人文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广西靖西县第二中学    旷庆玲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现代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美术教育树立了“大美术观”。现代美术学科以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新能力为特点。基础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纯画画目的、制作目的的形式较多,而为自己生活需要、情感表达需要、能力培养需要而进行美术认识、美术设计、美术探索的意识较弱。

在日常生活中,美术技术的学习,真正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多数的都是用眼睛在看,用知识去思考、用审美去选择。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伟大的艺术创作家,但是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欣赏家,有品位生活的艺术家。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

概念的界定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享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美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得的审美趣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高中生美术欣赏评鉴赏兴趣,提高欣赏教鉴赏堂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

2.促进高中生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上升到内化为学生生活中自发的审美状态,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把握美术教材本身内涵,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各学科教材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美术鉴赏知识的综合,鉴赏能力的综合,教学教法的综合,学生学法的综合等。

第二、充分挖掘本地美术文化资源,设计鉴赏美术教育活动。挖掘地方文化中的美术资源,关注社区的环境、历史文化是美术教育联系生活的重要方面。

第三、探索美术鉴赏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以促进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六、 研究效果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效果

1、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学生动态,创设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

2、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3、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创设衔接现实的教学情境

4、学生理解美术与人文的关系,提高了人文素养。

4、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美术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凝聚的人文精神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将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分类梳理,依据作品人文内涵的侧重,从人的理想道德、民族情感等方面进行整理挖掘。例如中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深切感受到时代特色,人文内涵。如董希文《开国大典》从作品诞生之初到后来三易其稿,充分证明了我国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特色。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画家都有其不同凡响的经历,在许多画家的生平中折射出非常灿烂的人生光芒。他们不仅将伟大的作品留于后人,也以其自己的行为为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画家都表现出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这一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内容,在教学中用以上生动的例子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徐悲鸿是中外闻名的绘画大师,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示出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时反映出作品所处时代特色。所有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深度了解作品必然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当我们全面了解作品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美,我们还受到了一次次记忆深刻的精神情感教育。

八、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该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课题的理论问题如:如何处理好美育和美术教育以及其它学科教学的基本关系问题等。

九、研究后的反思

在美术课堂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美术思维品质。教师不光注重学生作品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应该建立在作品是否能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上,学生不再把画画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成为学生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一种途径。

美术课堂关注人文素养,是人性的回归,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以人发展为根本。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过去的美术教育只是把孩子当成技法训练的被教育者,他们一直是被教育的对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消极地位。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得不到培养,教育本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总之,美术教育作为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和智慧世界的学科,是最具有人文性和综合性的人类活动之一,教学中将学科课程和审美教育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实现综合效应,在体现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美术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