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环保美术作品......................杜雪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环保美术作品

新疆岳普湖县第二小学   杜雪妍  邮编:844400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环保以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如何来进行环保教育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在美术教学中,以环保为主线,利用好课本资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欣赏   美术教学   环保作品

21世纪的今天,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垃圾的总产量逐年上升,马路上、河流上随处可见垃圾,若无妥善处理,将严重阻碍社会的长远发展。唤起当今人类的环境意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于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如何来进行环保教育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可见,在小学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污染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教师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力量。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方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借用美术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创造环保题材的美术作品,用各种废弃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特长充分发挥,使廉价的材料成为无价,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在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方面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欣赏•评述”中提出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教学的观念,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的阐释:“是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或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美术新课标指出应尽可能的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各种版本的美术教材中都有许多环保内容,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第五册《冰棒棍玩具》、《爬升玩具》;第八册《生命之源——水》;第九册《小花铲》;第十册《变笺盒的设计》等等。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我在给学生上第八册《生命之源——水》时,事先让学生上网查阅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上课时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我向学生介绍了《家庭节约用水十一种常用方法》,号召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节约用水,学生们通过亲手制作的小报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宣传节约用水。

这些课虽然不单纯的欣赏课,但是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这些环保美术作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的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互相评价作品。那么应该从那些方面欣赏环保美术作品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欣赏:

一、造型美:指造型设计时,美的法则运用得体,结构、比例匀称,外形及轮廓线优美,体现出时代精神。比如我在上第十册《变笺盒的设计》的时候,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个便签盒,有的学生就告诉大家她喜欢卡通造型的,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卡通造型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因此更可爱。有的学生则喜欢简洁造型的,我就和学生一起发现简洁造型的便签盒到底美在哪里。通过学习我让学生了解到造型美有很多种,写实的造型有写实的美、夸张的造型有夸张的美、总之,各美其美。

    二、材质美:指通过巧妙设计加工,体现出材料质地的美感。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科书第八册中的第六课,《材质的美》是一节“欣赏•评述”领域的课,学生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了解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各种材质组成的,不同的材质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科技水平,进而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感受、分析、描述材质给人的不同美感。比如:粘贴画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创作者根据画面的需要,利用极为丰富的材料,如布、纸、蛋壳、麦秆、羽毛、树叶、瓷片、铁皮、毛线、刨花、锯末、瓜子等材料,将其粘贴在事先精心制作好的适宜的底版上,组织成形式别致新奇、情趣不落俗套、具有丰富的视觉美和触觉美的画面。我引导学生欣赏粘贴画所使用材料的特殊性、多样性,极易形成画面材料美、肌理美、丰富别致的艺术特点。当然这就使粘贴画不仅具有造型和色彩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具有因材料运用而形成的触觉美感。在美术课中,我们还经常用不同的纸材来作画,这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纸材,如光滑的挂历纸、粗矿的具有条纹凹凸感的瓦楞纸、有花纹的海报纸、还有各种颜色的色卡纸,通过观察,用手触摸不同的纸的质感,用眼睛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感受不同的材质所具有的不同的美感。

三、色彩美:指材料自身的色彩和附加的色彩所具有的共同美感。如:金、银、木等制品自身色彩的美。编织品染色、彩色玻璃工艺品都具有加工形成的色彩美。人的视觉器官可感知的光是波长在39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又有色性差异。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蓝色显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在校园内充满了环保的气息,学生也学会了欣赏和评价环保美术作品,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美术课上都积极动手,进行创新制作。每一种废旧材料的利用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人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在废旧材料的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思维,无形之中,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做事的责任心与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尹少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变废为宝——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金燕红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