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悟·提升——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小学 李静 【摘要】本文从一些案例入手,浅谈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中一些问题的思考,提出:“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入;体现整理方法的多样化;实现兼顾个体与整体,注重师生互动和内容的分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整理 复习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应该讲什么?如何上呢?我想从以下案例入手,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领域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1、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应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与复习。 案例一: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一课中,是这样引课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勾起我对数学知识的联想,今天初次与同学们合作,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大箱礼物,里面装的全是数学!想知道是什么吗? 师:竞猜游戏: 要求:一位同学摸,并一一描述出它的主要特征,其它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谁猜到了谁就抢答!(师同时板书)(强调:特征补充完整;球也是一个立体图形) 师:(指桌上的物体)这些生活中的物体的形状都属于什么图形? 生:立体图形。 师:刚才我们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复习,看着这些立体图形你还能联想到哪些知识? 生: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那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呢?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生汇报 。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系统的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板书) 案例二:在<<位置与方向复习课>>一课中,是这样引课的: 师:出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温故而知新”其实就是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温习旧的知识,二是有新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复习整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看看我们通过复习能获得哪些新的认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案例三:在<<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和复习>>一课中,是这样引课的: 师:这节课我们将举行一场知识竞赛,(课件出示:知识竞答)我就是今天竞赛的主持人。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红蓝两队的选手。(介绍竞赛规则) 从引课的设计过程中,使我得到的启示是: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成功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引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课,相当于一台戏的序幕或一部小说的引子。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引课”,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了,所以我们在课的开头就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 2、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应体现整理方法的多样化,把对知识的整理当作知识复习的载体,引导学生恰当地实施整理方法和途径,实现知识复习与应用。 案例:在《三角形整理与复习》一课中,教师预设了以下4个活动: 预设活动一:三角形的特性。 1、学生在习题纸上画一个三角形,标出各部分名称,并做出三角形的高。 2、学生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高。 预设活动二:三角形的分类。 1、分一分:锐角三角形能分割成什么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怎样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汇报。 2、想一想: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 ( )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一个 ( ) 3、猜一猜: 有一个直角,有两条边相等。(直角等腰三角形) 只有两个锐角,没有直角。(钝角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5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如果还知道第二个角是65°,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了吗? 预设活动三:三角形内角和 1、算一算:求出三角形内一个角的度数。 2、你知道正五边形的内角和吗?为什么? 预设活动四::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师:在生活中经常用的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瞧,工人叔叔正在安装太阳能三角支架。有4根铝条,分别是8分米、12分米、15分米、200分米,工人叔叔会挑选哪三根做三角支架呢?请帮他选一选,你有几种方法?为什么?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4厘米和7厘米,第三条边可能是几厘米?(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也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 从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以陈述为主, 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呆板的知识回顾,忽略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整理与归纳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应以知识整理为手段,学会整理、复习知识为目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应着力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整理与复习课应把对知识的整理当作知识复习的载体,引导学生恰当地实施整理方法和途径,实现知识复习与应用。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体验脑子里的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逐步让学生从形成自己归纳知识的意识,到具有知识归纳的能力,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整理与复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的良方。 3、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要实现兼顾个体与整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师生互动和内容的分层。 一些老师将复习整理课上成了练习课,也有一些老师将复习整理课拔高到了奥数课。然而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中,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教学中既面向学生全体又尊重学生个体,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练习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到既要有平均水平的练习,又要有适合差生和优生各自发展的题目, 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在新教材的教学中,由于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方面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而疏忽了学生的个体习惯和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出现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实现兼顾个体与整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师生互动和内容的分层,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结合和学生知识整理能力的发展。 总之,“整理与复习”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尤其在整理与复习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构建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