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王艳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小学    王艳   

摘 要: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的因素,在影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重点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在不同家庭类型中以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好吃懒做,只知索取而不愿付出辛劳,自私自利等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并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一个家庭的文化氛围如何,是其家风的具体表现,而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因素。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易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僻、冷漠甚至凶狠等不良性格特征。而一些家庭的婚变使得父母变得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

三、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 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 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 。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 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四、教养方式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行为问题学生中教育方式为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均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

 五、 家长的榜样

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言传”,即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

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因此,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六、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家长在平时的学习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总是力求自己独立思考,在解决不了的时候,能虚心求教,这样的学习态度在无形之中就会灌输给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家长在平时也要十分注意自身的文化修养,做到科学地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到“今日事今日做”,这样家长才具有说服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家长养成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孩子自然也会成为一个勤勤恳恳的人。

参考文献:

[1]田云兰.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 ]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 (8) :39 - 40.

[2]周 燕.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 ]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18 (2) :21.

[3]王玉凤. 北京城区2432 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学校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 ,(3) :20 - 23.[4]武丽杰. 影响10~12 岁学龄儿童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J ]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 , 10 (6) :605 - 606.

[5]徐 勇,杨鲁静. 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J ] . 中国学校卫生,2003 ,24 (1) :7 - 9.

[6]苏林雁. 家庭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J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 , (5) :26 - 27.

[7]陈家麟.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初探[J ] . 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 ,1992 , (4) :95 - 97.

    [8]刘宝花. 父母养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神经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J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 (3) :156 - 157.

[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