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乐在其中——浅谈如何在《统计》单元融入情境教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七中学 吴娇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问题、游戏等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实践 问题 游戏 魅力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因此在情境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实现在情境中教学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数学源于实践,创设生活情境。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境,情境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境,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也就是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首先我们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统计中我运用情境激趣导入新课,我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物形象来吸引学生对我这节课的关注,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与心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的做一做由羊村的小羊喜欢运动来增强体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创设生活情境,增强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积极探索性。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由今天学习的统计促使学生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统计及有关统计的知识,然后我在利用大屏展示我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统计图片,让学生再一次的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一次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使学生从学习到知识的时候学会全面发展,让学生由实践内容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 二、数学始于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积极性。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积极性。所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例如在教学《统计》时,由一年级学习的统计知识延续到二年级,我在引入新知时提出“要想知道班里喜欢喜羊羊的人数有多少个?”创设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同时使学生有一个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过程,促使学生发现在这里用统计的方法,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提出了多种统计的方法,这为今天的新课打下了基础。而在学习一年级统计图时发现1格只表示1个单位,在今天的二年级的学习时由学生们涂喜欢各种羊的人数统计图时发现一格表示一个单位不够涂了,这该怎么办呢?学生顿生疑惑,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再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疑惑中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了3种方法,学生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一一的分析排除了第一种向上涂得方法和第二种并排涂得方法,大家都认为第三种以1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最好,在此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解决了疑惑中的问题,最终明确了学习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整节课,我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从这样设计统计表,你认为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呢?怎样才能使表格变短呢?再到“你想怎样又快又准确的统计喜欢每部动画片的情况呢?”,让学生按照想出来的办法去统计,这样办法是学生自己想的,统计的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在这些思维的碰撞中发展了思维。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游戏性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采用听音乐、巧对数的形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统计》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闯迷宫游戏来复习乘法口诀,决胜者来当小小裁判员,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喜欢卡通形象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比出最棒的裁判长,进行鼓励表扬,这样的教学设计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 四、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还可以增强数学课堂魅力。生动、贴切的情境设计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课标突出强调了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二年级的小学生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统计》这节课1格表示2个单位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还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统计》来说课件展示学生收集数据得来的统计表及1格表示2个单位,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 布鲁纳说,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这近9年的教学中,我自身的感受是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爱学数学。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也希望每一位教师把情境教学应用于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教育研究与评论》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