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教师 邓光秀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特别是课本上所选得古诗词更是经典之作,佳句不断,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品析研读呢? 一、知作者 “知其人,方能解其言”,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学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学生在预习中收集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全词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画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愁之多,深沉哀怨,堪称绝唱。那么,为什么作者的愁如此之深,这就要知道作者的人生经历。教师可叫学生自行收集,再在上课之前加以整理展示,就不难理解作者那种因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所引起的凄惨的心境。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和作者产生真正的共鸣。 二、朗读 学诗当然要从读诗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也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方面。教师指导阅读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节奏;三要读出感情;四要读出意境。当然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总之,朗读应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吟诵时,对于研究所得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由理法化而转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同时“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所谓的“读书百便,其义自现”就是如此。 三、抓意象 古代诗词都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创造一种意境,然后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所以意境是诗词的灵魂。而意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呢?那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意象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意境,那么意象是什么呢?实际上意象就是诗词中带上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情感的物象,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的“夕阳”不知寄托了李商隐多少的愁绪与哀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关天无故人”中的一杯酒又斟满了诗人多少离愁别恨。这种物象将隐藏在诗人的灵魂深处的情感传达了出来,一次次的闪现、连缀、累积从而形成了深远的意境,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只是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十个物象简单地按照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不需要任何描述和修辞,更不必直白地抒发内心的苦闷,而那种深秋苍凉的意境,那种飘泊流离的游子之思却跃然纸上,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可谓荡气回肠。所以在学习诗词时要抓住诗词中的物象。分析客观物象的特征,找到它们与现实世界和作者的主观世界的联系,抓住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所体现的情调,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四、意境再现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中有画”的特点,故要学习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学习温庭筠的《望江南》时,让学生采用此方法进行意境再现。有位学生用第一人称角度写道:“每天都掐算着爱人归来的日子,今天他应该要回来了吧,‘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我要在爱人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于是我早早就起了床,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梳洗完后,我急冲冲来到爱人归来的必经之路,登上江楼,眺望远方。江面上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我望眼欲穿。爱人呀,何时才是你的归期。你看,斜阳悄悄收着余晖,欲落未落,也不忍离去:江水也悄然无语,缓缓东流,在远方的你还好吗?会一样思念我吗?还记得我们曾经相识相恋的白频洲吗?”不难看出,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咀嚼 对作品中所用词语的准确、精美、巧妙、合适等特点进行反复咀嚼品味,以获得美感的方法。教师可采用删除、置换、调序等手段进行比较。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改为“几处黄莺争暖树,谁家归燕啄春泥。”好不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改为“大漠浓烟直,长河红日圆。”好不好?通过比较来品味诗词用语的准确性。 六、歌唱 古诗词本身就非常讲究音乐的,音乐性是诗词的重要特征。很多古代诗歌都被现代作曲家谱写成了歌曲,我利用这点,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后再来听一听歌曲,学着唱一唱,学生非常喜欢。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诗的韵味,再一次融入到歌声中,充实着学生的心房,静化着学生的心灵,歌能唱了,诗也能背了。如:《明月几时有》、《武陵春》、《在水一方》等都有现成的歌曲,有时没有现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中的音乐爱好者用熟悉的旋律来自编自唱。学生很积极,也非常喜欢学习诗歌。 总之,古诗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需要老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开拓,寻求更佳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领略到别样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