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分组—课堂中如何分组合作使教学更高效 云南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 李才奇 马彩仙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交流与合作便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教学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然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分组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高效 分组 知识层次 个体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1、缺乏主观上的真正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要通力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姥姥疼奶奶爱父母也捧为掌上明珠,在家中孩子就自私惯了,大多喜欢独立,个性化强。不愿意合作或者说是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其二不同的层次孩子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的距离,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于和后面的学生交流,甚至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间的学生应该成为合作组的主力成员,但是相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信和优势相对于前面的学生来说也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底气,他们也需要后面的学生的支持和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甚至是认可。 分析思考 :从学生实际入手,首先充分调查不同的学生的地域、个性、学习科目的强弱、人际关系、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主客观要素,以此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采用自由结组和计划统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优化分组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树立平等意识、优势意识,相互学习和发挥个性特长分工合作的必要意识、家庭的团队意识,我以“我家平等,我家每个成员优点多多,我爱我家,合作学习势在必行”为话题开展了寻找我家的优点构设我家的美好的愿望的合作开幕式活动,自我寻找和相互发掘本组的每个家庭成员的优点和潜在的优势特长,让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谁都有优势特长同时谁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其他成员欣赏和学习的长处,有了平等,有了各自的优势,就有了相互学习和合作的必要。 2、主动性差,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很遗憾的是在最初的运行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效率。这一遗憾告诉我怎样发挥小组的各种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扬其长, 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这样就能调动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事干,也能干,更要干好.我的做法是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管理的集体,在合作的的学习中既要有纪律组长、学习组长、学科带头人、发言代表、记录代表、巡检代表、而且要轮流交替,充分发挥个性的特长。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3、表面热闹,思维不动 在合作中由于人员集中,七嘴八舌,甚至有辩论等显得课堂很是热闹,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动,真正的意义的动是思维的动,只有思维真正的动起来,才会带动口、眼、手的主体的动,自然的动,课堂才真正的充满了活力。 4、座位集中,容易出现相互干扰的负面影响。 合作学习运行的初期,因为学生初次合作,激情很是高昂,但一段时间后马上出现这些负面的影响,压力大大,很多的师生产生了想退回去的消极想法,合作运行面临着决定性的挑战,在困境中我反复思考论证认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反弹,也是必经的过程,针对以上问题,调整完善如下: 1、进行多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A、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即使己有不同的看法也要也要文明辩论,不能鼓倒掌喝倒彩甚至是挖苦讽刺;同时也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B正确对待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合作中的摩擦是避免不了的,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要学会谦让,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和摩擦,化矛盾和摩擦为有益的友谊形成的考验,尤其是要正视学习辩论的摩擦,不要他这种情绪扩大化,辩论是就问题而言,不是针对人。 C、依法治组,引导教育小组成员要有纪律意识,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战斗的合力,对待小组之间的出现的纪律的问题,不是消极的整治,而是充分调动小组整体的力量和正义,以“连带”的政策给小组和出现纪律的成员施加心理压力,也就是把个别的成员的纪律问题放到整个小组的团结力里来处理,从而从间接的渠道激励后进生的自觉转化。 D、正视合作学习中的起伏,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型的上升曲变,不要报抱有即刻见效和永远的一帆风顺的幻想,只有大家的团结和智慧,才是前进的保障 2、评价考核激励竞争使合作学习充满新的活力 在合作学习中要想有活力必须引进激励竞争的机制,为此我们设计了合作学习考评竞争量化表分别从课堂的主体参与,团队的合作力、小组的纪律、工具学习习惯和方法、作业笔记、优差互帮等几大的方面从手优分设相应的细则每项讨论制定赋分的标准精良做到可操作性、数据统计分值性、组别评比对比性、根据量化分数定期评出优秀组别,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的张扬的特点,把个人的得“星”和小组的得“星”相结合起来,小组的得“星”的同时每个成员都获得“星”,每个成员的得“星”的总数正好是小组的整体的得星的基础,而评价的真正的运行者也是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赋分,最后加入全体成员的对评价考评小组的人气指数得分,这样就使评分量化渐趋公平化,也使学生的自己操作的量化评比真正的落到实处,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小组量化评比考核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二、如何分组应考虑以下因素: 1、、合理安排小组的人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小组讨论的开展,一班4—6人最合适。 2、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 一般又以把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 中学生的知识层次是由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努力程度,思维方式等因素决定的。所以最优化的搭配应该是A——C搭配,前者勇灵活的思维带动后者的进步,B——D搭配,前者思维可能不是最活跃,但一般是极有影响力的学生,会使后者改变懒散的习惯,不断进步。 3、考虑学生个体的性格气质 在中学生中,一般又以把学生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按气质特征又以分为好动型和安静型。 如果小组中的个体都是外向型,则对问题的讨论容易使课堂“噪乱”,反之如果都是内向型,则课堂沉闷,小组讨论难以进行。所以最佳搭配应该是“内——外”结合。 4、考虑年龄结构 初中生的年龄大概在12——16岁之间,在同班级的差异又能在1——3岁之间,看是差异不大,但是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总体又分为年龄偏大的学生和偏小的学生,经我多年的总结,排除智力因素外,小三岁的学生一般专注力思维分析能力较弱,所以如果按小——小搭配,则一般会出现小组讨论变为“拉家常”专注力不集中。如果按大——大搭配也会出现“吵架会”意见一点不统一总是各抒己见。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