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刘大林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指导 

云南省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  刘大林   655505

【摘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又能启知拓思,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了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而,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下文是本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点思考。  一、确立现代语文阅读新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也是围绕着教师灌输而进行的。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抽背学生,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应试的机器,他们主动安排阅读的凤毛麟角,学生越学越乏味,甚至厌学、辍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症结。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激趣和讨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读者的经历的不同、观念的不同,加之欣赏角度的不同,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或者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教学过程,激趣和讨论的技巧运用,可以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在“三维对话”过程中的交流、冲突、介入与融合。课堂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习的热情,课堂获得的“结论”更丰富、更全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巩固,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浓厚兴趣。

四、教学生“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把文本内容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默读或微声朗读等方式,细心品味文本最精彩的文字,感悟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段文本需要重点剖析以下三个方面:抓准文眼、理清文脉、剖析内涵。

“文眼”是指文本中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抓准文眼就把握住了文本大概的内容;

“文脉”是指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特点,意义、关系,表达形式和作用,理清文脉就可以使文本的内容条理清楚地浮现字端;

“内涵”是指文本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内涵往往比较含蓄,剖析内涵既可以最终清楚文本内容,还能完整深入地领悟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三个方面的实现,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反反复复地吟诵,从而准确把握、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五、营造和谐的民主的阅读氛围。     

“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有多么的令你生气,请先平息怒火,用眼神或者走到其身边轻拍书本或桌子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8)

[3] 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 .语文建设 .2007(7)

[4] 温儒敏.《谈谈阅读兴趣的养成》[J] .课外语文(初中2004(07)

[5] 秦昌利周永红.《运用线索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J] .新语文学习.2007(1)

[6] 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2)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