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蕉坝中学 秦波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情感的培养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不同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应要用真挚的感情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愉悦乐学的积极心理情感。 【关键词】情感教育 渗透 数学课堂 情感交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理论性强,概念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对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对数学课存有恐惧心理。工作之余,也总结了一些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外,我认为数学课堂缺乏情感教育也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因为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才能使学生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产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高,良好的教育效果就会水到渠成。 一位教育者曾说过:“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缺乏情感教育,师生之间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较好的学习效果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 一、数学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建立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让学生热爱数学这门学科,而要喜爱数学学科必须先让学生喜爱上自己的数学老师,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如今学校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急切追求高分。迫于种种压力,有些教师急功近利,在课上斥责、挖苦那些成绩不理想,扰乱纪律的孩子,以为这样可以让学生俯首称臣,在绝对的权威下学习,其实这些孩子即使在学也是装模做样、被逼无奈,心里很不舒服。“爱是相互的”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老师,那老师应该先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平时要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挖苦、指责。对他们更要有耐心、爱心。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消除紧张心理。鼓励其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使他们信任你、亲近你,那么自然而然,他们不再惧怕数学这门课,不再觉得数学难学,从而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利用数学课堂与学生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效率 有人说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在数学课上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其实很简单,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不应以绝对的权威自居。一个人高高在上。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很多老师上课内容的安排只为那些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忽略了理解能力中、低层次的学生。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得到肯定,获得心理满足。即使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很幼稚,教师也不能指责,要进行正确引导。应放大学生的一丁点进步和闪光点。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手势,甚至是在某位学生旁的片刻注足,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却牵动着学生的心,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能自觉维护有序的课堂秩序,而不是屈从于老师的权威。教师一定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而且要向学生阐明自己对他们的期望,以诚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一片苦心,一片诚意。教师有时应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解题思路不如学生的简便。这不是说明老师无能,而恰恰说明这个老师的谦逊和好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很大的委屈,将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中,学生稍有不是就将一腔怒火发在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心境来听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饱满的精神,激昂的热情,这种情绪会感染学生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三、在作业批改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果数学作业仅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正误。那就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素质、学习潜力等仅用单纯的对错来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在作业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中也不失为数学教育中情感交流的一种好方法。在数学作业中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也可以促使学生进步。比如“这道题你解得真好!”“你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继续努力噢!” “你一直在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这些真诚的话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恐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那么关注他这样一个平凡的个体,每一点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从而使学生产生很大的满足感,对学习数学自然信心倍增。当然你的批评性的话语学生也能够欣然接受。比如“再不努力你可要掉队喽!”“思路不错,书写要能再工整些就太完美了!”“这些虽然是批评性的话语,但因为对学生的极大尊重而显得格外亲切,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怎么做都是为了自己好。这样就更加亲近和信任老师了,作业自然也是越做越好。 四、通过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严而有序而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孩子对自己及数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在这么多情景中,联系生活情景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灵感,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