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策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第八小学 时晓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数学游戏以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对课堂数学教学效果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课堂学习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数学游戏,可以从不同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产生不同效果的影响。其次还可以给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教学方法知识基础和实践性支持。 【关键词】数学游戏;教学;应用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的数学游戏来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那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数学游戏是一种新颖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运用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的引入、讲解、练习和巩固中,使得数学教学的不同环节都渗透着数学游戏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维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就是将数学问题在游戏中体现出来,使人们在做游戏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数学理论和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1]。 数学游戏在我国有很久远的历史,从最古老的幻方,到数学书中的各种游戏题,以及各种体现数学原理的积木、棋类等。华罗庚先生在《数学归纳法》中就讲了一个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智辨帽色问题。谈祥柏《数学百草园》、《 谈祥柏科普文集》、《 数:上帝的宠物》等书也介绍了许多数学游戏问题[2]。 现代也有许多教师行业的先驱对此类问题有一些见解。李梦文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方法[3]。黄丽玉从课堂教学出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收获快乐[4]。刘芳认为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5]。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敲门砖,合适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对而言,数学内容不像美术课、音乐课那样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娱乐性和新颖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一定程度上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情绪。 例如:数学学习中的“乘法运算”,教师可以将“苹果树”带到课堂,让学生数数苹果,用简单的方法进行统计,最终影射到实际生活中的“农夫苹果园摘苹果”实例中,让学生有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游戏是一种群体活动。在数学游戏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比较的灵活,那么就需要参与人员的密切配合,共同思考,合作完成数学游戏。 例如:“认识钟表”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或者四人一组进行“我的一天”叙述环节,让学生互相讲述自己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不仅仅让小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分享,也让他们互相提高,互相纠错,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共同学习的学习意识。 (三)增强教学趣味性 新颖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所喜欢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数学这样思维性高的课程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将数学游戏引入数学教学就成为了当代数学教学的亮点。而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情绪共同发展。引入趣味性高的数学游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几年的数学教学,我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于数学游戏的运用存在以下几种现象:第一、教师在新课的引入中很少运用数学游戏,一般会选用直接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快速进入课程,导致对新知识不能更快的掌握。第二、讲授新知识时教师一般都会采用直接讲授法,例题讲解法或者问答式方法。学生经常处于接受式学习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睡觉、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等现象,长久如此学生就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产生惧怕、厌学的消极心理。第三、数学课程最终是用巩固练习作为检测标准之一的,教师在这类问题中会适当的引入数学游戏,但存在数学游戏引入不当的现象,这类现象使得学生不能合理的检测自我的学习效果。第四、在数学课堂中一般都是以学生自我总结的方式结束数学课程的学习,几乎没有教师以数学游戏这种愉悦式教学结束课程。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最后几分钟都处在游离状态,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点的概括和总结。最后就是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课程一般都是室内学习,有的室外教学课程,教师也是在室内指导,让学生回家自主探究完成,并没有指导学生在户外进行数学游戏。这种情况下,学生普遍没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引入新课 在铃声刚刚响起的时候,很多学生从心底排斥回到教室,这个时候用数学游戏开启课堂学习,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将课下的愉悦转移到课堂中,从而更好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6]。 例如:在讲“比一比”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我们来发现”这样的游戏。教师首先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有几只眼睛、几个耳朵、几个鼻子。然后引入“多、一样多、少”的概念。当学生初步理解以后,教师就可以进入游戏了。让同桌之间进行数一数,并且利用“多、一样多、少”的语句形式互相叙述,能够正确说出多少关系的学生就奖励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通过对自身的认识从而去更好的学习“多、少、一样多”的判断及叙述方法。 (二) 探索新知 新知识的自主探索是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作为一种新颖的、学生易于理解的学习方式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学习。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教师出示几组图形,让同桌之间观察每组图片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后面的三个图形。这样利用有趣图形探索新知识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转换、观察、发现的思考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巩固理解 数学课程最终要以习题的形式进行分析和巩固。如果只是单一的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容易乏味,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练习的巩固,学生就会乐于并且认真去完成,最后数学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增高。 例如:A、B、C、D、E、F六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六个两位数,现在要求求得这六个数字并填入图二的圆圈中,使得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的积相等。这样的数字游戏一方面培养学生数字转化能力,另一方面也给予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  图一[10] (四) 结束课程 在快下课的时候,也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在课程结束前如果能很好的设计一个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既能巩固新知,学有所得,还能进一步引起孩子对数学课程的探索求知欲望。 例如:“比大小”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设计一个小游戏,老师说大西瓜,学生就用手比小圆,老师说小苹果,学生就用手比大圆。这样的数学游戏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结束课程。 (五)课外活动中 数学游戏无处不在,课外活动中也存在许多的数学游戏。让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数学,将数学的课堂理论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形成数学思维的意识。例如:《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教师可以用卡片模拟种树问题进行“间隔、一边”等数学问题的训练。这些在每年的3.12日植树节就可以实践到每一个同学,让他们自主分配植树的方式和人员。既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主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游戏引入课堂的教学改变了课本内容回归于生活,使小学生积极乐于参与,是兼具自由度大、教材整合深度、实践度强、探索性高等特点的能充分适应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牟晓琳.数学游戏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1:1-6. [2]夏艳清.古今数学游戏[D].辽宁师范大学,2002:4-9,21. [3]李梦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J].学周刊,2014,9:144. [4]黄丽玉.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浅谈[J].教学评论,1999,3:73—74. [5]刘芳.试论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4,8:117. [6]李巧儿.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4,9: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