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 王彩仙 尹锐选 摘要:在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多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增强学生的运动技术为目的,往往忽视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教学 学校体育 快乐体育 自觉性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的阶段。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一、快乐体育的概念及特征 1.快乐体育的概念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达成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学习。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则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事情能持之以恒,进而及以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2.快乐体育的特征 2.1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面向终身教育。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2教与学的关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2.3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2.4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质量。 2.5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误解 1.把快乐体育理解成过去传统的“放羊式”教学 认为只要让学生自由,对学生不加强管理,使其放纵自由,不加任何基本素质练习,就是快乐体育。有的教师经常给学生两个篮球,让学生自己去玩,而不进行正常的篮球教学,他们以为这就是快乐体育。事实上,学生没有一定的技能,那种玩耍式的体育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不会长远,并且还会让学生形成许多错误的习惯和动作。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运动规则,才能长期“快乐”的运动。 2.认为快乐体育难以贯彻正常的教学大纲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而快乐体育强调学生愉快、轻松的运动。二者在目标和要求上有明显的冲突。因此,体育教师很难把握这两者的关系,有的教师认为提倡快乐体育就不应该再进行素质训练,因为素质训练与快乐体育完全相违背,所以就不需要素质训练了。然而实际上,素质训练是运动技能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很难完成一些技能练习,而且快乐体育也包括学生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致使教师要把素质训练与游戏相结合,而不只是简单进行素质训练。 三 、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快乐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在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时就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2.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寓乐与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 3.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教学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中学阶段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阶段,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如何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快乐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引入快乐体育教学的尝试结果表明,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关键是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从而热爱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体育教师要很好的把握并精心培育,使它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陈 婕.关于和谐体育教育的尝试[j].体育科研,2002,(2):38-39. [2]王 柯.浅谈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j].安徽体育科技,2003,(4):52. [3]黄银利.如何实现快乐体育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