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 贵州省务川县焦坝中学 杨强波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情感教育的原理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真情实感于教学之中,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学习变得生机起来。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情感。 一、 分析教材,以情激学 政思想课的教学有两难:一是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受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为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利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冶学生,学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地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又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祖国的悠久历史、辽阔的国土、美丽的大自然,同样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汇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祖国美丽的风光进行淋漓尽致地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题内容,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的关系,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各方面因素的整合,经过艺术性的加工与处理,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陶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增强对爱护自然环境责任感的体验。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积极的情感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境,激起对工作的高度热情,使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积极的情感来自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深厚的爱。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对祖国,对事业,对学生无限爱的感情,才能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他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而且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流露出对党,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情感;对科学知识,对理想追求的情感;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的崇敬、赞许和支持,对一切假、恶、丑事物的鄙弃、憎恶和反对的爱憎分明的情感等都是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有爱的情感,而且还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爱是情感的本质体现,爱是情感的结晶,由爱产生的积极的情感则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总之高尚的情感就像春分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间情感上的沟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情感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教师要善于以情传情,给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使死知识变活。富有情感性的教学,最容易使知识转化为行为,使学生在愉快、自由、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学习,接受教育,巴班斯基指出:“能使学生的注意和思想集中到所学专题的最关键的观点和观念上,或者是教学进行的结果同时能激发和提高认识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认为最有效的。”可见,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建立这种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真心实意的相信学生都能学好功课。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处理一切偶发事件,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循循善诱,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师生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师生向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导行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激发出来的,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从而唤起追求真理的欲望。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课,仅仅靠明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设置情境,以理激情,借景生情,做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用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情境;利用投影激情等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讲“尊敬父母”一节时,我针对为什么要尊敬和尊敬父母,让同学们联系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整个成长过程进行广泛讨论。因为联系的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所以同学们很动情,印象也很深刻。通过他们的亲身体会,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学生从思想到行为很快发生了变化。在无形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进行自我教育,知识悟化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道理,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会,去领悟,使之变成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针对其关心的和感兴趣的,但又存在一定疑惑的重大的社会实际,或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实际,认真加以分析,讨论,分辩,概括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近年来,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有的学生中专毕业没有工作,还有学生大学毕业蹲在家里。由于这些个别现象的存在,致使有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甚至满不在乎。个别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学习没有动力。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人生观的教育很有必要。但这种教育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收到实效。为此,我结合“热爱科学”一课,设计“我为谁学习”的讨论,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错误和片面的观点,我结合当前社会的形式,一些深刻的例子逐一给分析,然后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如果有的同学还有异议,就再让大家讨论,直到学生从心理上,思想上得出正确的观点为止。通过和学生共同平等的讨论,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有了新的评价。对未来有了希望。 运用了情感教学,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克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单调无味弊端,大幅度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行统一的目的。 总之,情感教学不仅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情感教育渗透在我们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会学以及用好思想学习政治课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