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分析报告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幼儿园 杨中富 李野 李静 一、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当前,幼儿园环境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大家也充分认识到要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的创设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广义环境观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并将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幼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班级课程的一部分,是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更受幼儿、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创设和利用好班级环境,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介于班级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在本期结束前,我园对各班的教育环境质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 二、班级教育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 1、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的理念,使班级环境更好地促进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及时发现班级环境创设中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发挥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 3、初步形成幼儿园开展班级教育环境质量评价的目标、实施内容、操作程序、结论描述等方面的经验。 三、班级教育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与标准 (一)监测内容: 1、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教育性: 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环境的创设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与课程相结合,能反映当前儿童的发展状态,能让幼儿有机会和条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通过具体的操作、体验去获得经验,发展认知能力,获得驾御材料的能力和探索创造的无限空间;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 2、幼儿园班级环境的互动性 让环境说话,吸引着幼儿的视线。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有利于幼儿操作材料和与环境的互动;环境创设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幼儿可以多种方式来参与环境创设,体验成功的感觉,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3、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情趣性 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体现童趣、童真,从而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取材于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让幼儿易于理解,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切和共鸣;要以幼儿的情感为出发点,让幼儿置身于最美丽的情境之中。 4、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安全性 材料的选用体现无毒、无害、无污染,保证幼儿操作的安全要求,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平等、宽松、理解、激励)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深层次地尊重和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深层次地尊重幼儿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心理特点。 (二)监测标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重庆市幼儿园等级标准》(新) 3、《幼儿园一日活动行为细则》 4、《示范幼儿园要求》 (三)监测的方式方法 1、跟踪观察法:跟踪观察各班教育环境及其幼儿活动情况,了解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2、访谈法: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对创设班级教育环境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3、数据统计法:对各班教育环境创设的数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4、本次监测采用指标的方式进行评价,最高分为100分,80——100为好,60——79为中,60分以下为差。 四、监测结果与分析 (一)、班级环境的教育性 表一:班级环境教育性监测与评估指标 N=6
| 主题与课程 | 发展状态 | 年龄特点 | 小一班 | 82.51 | 75.3 | 86.47 | 小二班 | 80.89 | 74.63 | 85.25 | 中一般 | 85.2 | 79.55 | 87.31 | 中二班 | 84.14 | 80.12 | 88.22 | 大一班 | 87.35 | 81.05 | 89.15 | 大二班 | 87.26 | 80.45 | 89.6 | 平均得分 | 84.55 | 78.51 | 87.67 |

图一:班级环境教育性得分对比 分析: 1、成效与问题 对照《重庆市幼儿园等级标准》(新)中育人环境的要求,各班级教育环境都能与课程、主题内容相结合,平均分达到84.55分,同时也符合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上两点均在80分以上,成绩为好。发展状态平均分78.51,成绩为中。 2、原因分析与反思 A、值得肯定的方面: 教师有明确的课程观,能把环境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保证了环境创设的目标与课程主题的一致性。如大二班的主题环境“垃圾分类”,体现了《重庆市幼儿活动发展课程》里社会领域的部分内容,深受小朋友喜爱。又如,大一班幼儿面临着上小学,当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朝阳小学和中山路小学后,将观察到的作息时间、每段时间里要做些什么事等,通过图画的形式创设了“我了解的小学生活”主题墙,使幼小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衔接。 教师能正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的环境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B、不足与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加班加点精心布置了环境,因此个别班级舍不得更换,造成贴死、贴牢、更换周期长的现象,致使个别班级的环境不能反映幼儿当前的活动发展过程和发展状态。 (二)班级环境的互动性 表二:班级环境互动性监测与评估指标 N=6
| 材料开放 | 对话与记录 | 作品展示 | 小一班 | 89.54 | 83.13 | 90.26 | 小二班 | 91.27 | 82.51 | 91.54 | 中一班 | 88.78 | 86.23 | 91.11 | 中二班 | 89.16 | 84.09 | 90.85 | 大一班 | 90.07 | 85.64 | 93.07 | 大二班 | 91.36 | 86.52 | 94.21 | 平均得分 | 90.03 | 84.69 | 91.84 |

图二:班级环境互动性得分对比 分析: 1、成效与问题 从表二和图二的分值看,材料开放得分90.03,对话记录得分84.69,作品展示得分91.84,班级环境的互动性为好。相比之下,小班的对话记录稍逊一筹。 2、原因分析与反思 A、值得肯定的方面: 各班材料摆放、墙饰区角德创设均注意了以幼儿的视线高度为准,基本做到每一寸空间都能让幼儿接触到,并能便于幼儿自主取放。例如大一班的饲养区和科学角,都是老师与幼儿一起协商创设的:首先确定区角内容、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布置区角时按照幼儿的想法摆放材料,教师给予适当指导:种植类放地上、漂亮的花草放架子的中间,饲养的小鱼、小龟等摆架子的最上面,原因是怕被外面的猫狗等动物吃掉。小动物和植物的细小变化都能被幼儿发现、讨论、并记录,整个区角完全成了幼儿自己管理的地方。另外各班还给幼儿留有一块自由墙,墙下提供颜料、纸张、透明胶等,让幼儿在墙上充分的展现自我。 各班主题墙的创设几乎都与课程相结合的,每一个主题中都有孩子作品的呈现,并便于幼儿自己取放。如小二班的主题墙“泡泡糖” ,是阅读活动后,幼儿用彩色字条卷成的作品。又如中班的作品展示架,孩子每次活动后的作品在展示完之后,都会放到展示架上,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孩子可以自己翻一翻,家长也可以自己翻一翻,从作品中来真实的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同时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进步,体验成长乐趣, B、不足与需要改进的方面: 小班环境在对话与记录方面显得稍稍欠缺一些,个别老师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小手动作发育不完善,如果让幼儿操作,容易破坏墙饰。 (三)、班级环境的情趣性 表三:班级环境情趣性监测与评估指标 N=6
| 温馨 | 童趣 | 美观 | 小一班 | 94.8 | 91.75 | 89.52 | 小二班 | 95.3 | 92.56 | 88.46 | 中一班 | 88.62 | 91.23 | 86.56 | 中二班 | 87.54 | 91.85 | 84.58 | 大一班 | 85.25 | 89.59 | 85.59 | 大二班 | 84.11 | 88.61 | 84.16 | 平均得分 | 89.27 | 90.93 | 86.47 |

图三:班级环境情趣性得分对比 分析: 1、成效与问题 从检测的情况看,情趣性整体得分较高,排在第一的是“童趣”,得分90.93,排在第二的是“温馨”,得分89.27,排最后的是“美观”,得分86.47,各项内容得分均为好。 2、原因分析与反思 A、值得肯定的方面: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适宜的、情趣化的环境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更容易吸引孩子去操作、去探索。如在小四班"娃娃家"的布局中,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挂上卡通小壁毯、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孩子们在小厨房里"切切茄子、洗洗干净,炒呀炒呀,饭菜香香";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看看电视”,累了在小靠垫上休息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一躺……一个个俨然象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亲切、感受到了"幼儿园象我家"。又如:在中班的盥洗间里,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盥洗用品:用不同颜色的篮子来装小肥皂、海面小手刷等,吸引孩子借助一些小工具来洗净双手;而墙面上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也提醒着孩子们入厕后随手冲洗(轻轻一按,哗……),在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孩子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B、不足与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表三中的数据来看,大班环境的温馨性明显不及中小班,大班从选择的内容、材料、造型上都与中小班有较大的差别。 (四)、班级环境的安全性 表四:班级环境安全性监测与评估指标 N=6
| 无害材料 | 宽松平等 | 布局合理 | 小一班 | 96.36 | 94.55 | 86.21 | 小二班 | 95.75 | 95.32 | 84.56 | 中一班 | 94.26 | 92.13 | 85.71 | 中二班 | 93.55 | 91.78 | 83.69 | 大一班 | 92.59 | 90.42 | 84.12 | 大二班 | 93.31 | 89.67 | 82.54 | 平均得分 | 94.3 | 92.31 | 84.47 |

图四:班级环境安全性得分对比 分析: 1、成效与问题 班级环境的安全性为好,材料选择得分94.3,宽松平等的心理环境得分92.31,空间布局得分84.47。 2、原因分析与反思 A、值得肯定的方面: 各班级环境材料的选用体现了无毒、无害、无污染,保证幼儿操作的安全要求,同时还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平等、宽松、理解、激励),教师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能深层次地尊重和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B、不足与需要改进的方面: 大一班的表演区创设在了楼梯的转角处,幼儿在活动时,如果人数多了就容易发生冲撞和倒向楼梯,相对显得存在不安全因素。 五、努力方向对策与建议 (一)努力的方向 1、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面透彻地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认识环境这一重要资源的教育价值,用科学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全面、和谐、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给孩子以父母般的爱和关心,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愿望、要求、兴趣、爱好、形成尊重、信任、友爱和谐的气氛,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使班级环境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再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重庆市幼儿园等级标准》(新),进一步理解“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等内容的重要内涵。 2、加强教研组建设,依据本园班级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各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使教师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来创设班级环境。 3、分别派出不同层次的教师到国内外优秀的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充分吸取优秀园所班级环境的创设理念。 4、通过家园联系栏和班级网页等平台,开展班级环境创设竞赛(内容为:班级环境的教育性、互动性、情趣性、安全性),由家长、幼儿、教师、园长共同参与评价打分。并将竞赛、评价工作成为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