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烟草科技园幼儿园 叶小丹 邮编:650106 摘要: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数学区域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实践中不断被挖掘出来。 [关键词]:数学 区域活动 优化环境 满足幼儿交往需要 优化教师角色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数学区域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并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在实践中不断被挖掘出来。 数学区域,即数学活动区,以学习为主,属学习性区域活动。数学区域是在幼儿活动的场所内,专辟一个小区域,设置各种用以进行数学活动的材料、棋类、数学玩具等物品,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内任意选择和使用。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保证“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比较而言,积木区、泥工区很受幼儿喜爱,而数学区域却少人问津。探其原因,我发现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相当单一,很多幼儿已操作过数遍,根本不用花时间思考就能知道答案。如何提高数学区域的活动质量,保证数学区域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以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优化材料,满足幼儿认知需要 活动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工具,也是数学区域活动的支柱。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要根据幼儿年龄目标、近期教育目标及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数学区域经常无人问津,其原因就在于材料单一,游戏性不强;材料难易程度满足不了幼儿的活动需要。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准备适当的活动材料。如自然废旧物当材料:用汽水瓶盖练习数的组成;把吸管做成等差增长的排序棍;废旧塑料唱片做成数学转盘等。成品材料:用棋类来练习数的加减;利用钟来形成时间概念;通过三角板来认识几何图形等。辅助材料:用剪刀剪出几何形状;用搓橡皮泥认识粗细、长短等。 幼儿本身能力参差不齐,个体水平发展不同,投放材料时不能“一刀切”,应体现“层次性”,提供的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够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优化环境,满足幼儿情感需要 数学区域环境的创设是建立在幼儿生活基础上的,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必要的环境,是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前提,要把周围所有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对幼儿视觉形成刺激,使幼儿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发展。 活动室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单调的环境容易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室环境,能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这里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好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室内墙面有大有小,我们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并在下方摆放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 在楼梯上,幼儿虽是漫不经心走过,但生动活泼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幼儿浓厚兴趣。因此,对于楼梯,我们可以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我们的走廊虽不开阔,但却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境,在地面上画“迷宫”,可按图形规律走,按数序规律走,按颜色规律走,让幼儿自主游戏。 三、优化内容,满足幼儿交往需要 数学区域活动以数学内容为主,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渗透健康、社会、品德等多方面教育内容。 数学区域活动内容不能脱离幼儿生活实践经验,要紧贴幼儿生活,与幼儿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比如创设“自选商场”,给幼儿一定金额的纸币,让他去购买喜欢的物品,但不能超支,这就初步培养了幼儿的核算能力。 四、优化教师角色,满足幼儿活动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或是扮演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协调者这样一个角色,更多的是能从这个角色转化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能观察不同幼儿对材料的反映, 要能引导幼儿正确地使用材料,达到一定的目的,切忌用“你必须这样,不应该那样”的命令式指令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机智引导游戏过程。在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同时,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传授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法,保证活动的质量。教师要从常规上、语言上、技能上、创新上全方位指导,如此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发展。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能反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活动收获及下次活动的要求,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展示活动成果,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自身发展,也是数学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证。 总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数学区域活动观念,把数学区域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优化,同时解放孩子,让孩子在玩中求发展,充分发挥数学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2、 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9、53、 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4、《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湖南长沙师范学校主办,2003、9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