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高效思想品德课的设想...................................尹志江 朱红芬

高效思想品德课的设想

                      富源县大河镇第一中学    尹志江 朱红芬   655505

【摘  要】参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竞赛,深感高效课堂的重要,加深了对高效思想品德课的认识与理解。本文对高效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时政导入

理念方法、教学模式、学案设计、合作讨论、作业呈现作了构想与规划。期望 

更新观念,创新行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师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模式  学案  问题  合作  指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炼成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一、明确三维目标,统领课堂行为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宏伟的、长期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分布在三个年级中的每一课每一框中,是要在潜移默化、润物细物声中逐步实现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着重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作为教师要掌握总目标,更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一年级、每一课、每一框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实现一框的三维目标就向实现总目标迈进了一步。

牢固树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为此我建议每一节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展示三维目标,让师生都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在课后小结中,教师对着目标检查或检测,就能轻易地了解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有多少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一个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采用时政导入,联系现实生活    

思想品德课离不开对时事热点的关注,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热点时政融入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我觉得对于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掌握问题并帮助学生分析社会上还存在哪些不良现象,以及经过整治后出现了哪些好的现象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关注这些问题,明白国家采取某种措施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比如说构建和谐社会,可以设问:“现在社会中有哪些不和谐现象,请列举两三种现象。”还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讨论:“在学校有哪些不和谐现象?”等。又如在“对待校园安全问题上”,就可以设问:“怎样避免安全隐患?”“我们中学生自己该怎样做?”等。关注热点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中生关注了社会生活,在宽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很多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无兴趣,课堂上睡觉的现象很普遍。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角色,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要从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多设置些学生易于回答且具有价值导向性的问题,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小品表演、知识竞赛、小制作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      

四、借用杨思模式,变革农村教学    

课堂上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从而形成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其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先学”就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片、小黑板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自学的时间,接着让学生自学。“后教”并不是完全由老师讲解,而是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出点拨,适当讲解。“当堂训练”实际上是分两次训练,第一次训练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主要是材料练习,只要求学生基本读懂。第二次训练就是课堂作业,也就是达标检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的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质教育目标达到了落实。  

洋思中学的教改实验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精神实质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这里的“动”是指思维“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就能深刻理解,掌握知识。怎样促进学生思考呢?“有疑才有思”,要求教师备课中都在“设疑”上下功夫,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这样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导学案显重点、问题设置分层

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自主探索、互相合作等有效地参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此,我认为一份“导学案” 至少具备以下效用:一、充当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二、应成为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三、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四、可成为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五、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六、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既可以将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又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因此,学案编写应考虑下列因素:

1内容课时化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按单元主题编写,单元里的课由几个项目组成,一个项目一课时,这样有利于导学案的编写。按课时编写导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2知识问题化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3指导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播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4能力分层化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六、规范合作学习,讨论取向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4)
 [2]崔晓岚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4)
 [3]吴奇 优化政治教学不应忽视的见个”.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研究》 2010
  6王敏勤《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政治有效课堂三部曲 2011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