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定位教师角色 精心打造问题课堂 山西省大同市六中(037006) 张风 数学具有什么样的学科特点? 数学学科在教学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应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数学课上学生应该学到什么? 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 目前传统的数学课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要改变现状我们该做些什么? 要回答上述一系列问题,就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角色定位问题。 一 理性定位 转换角色 好老师不一定是讲的好的老师,但没有问题的课堂一定是有问题的。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只有教师走下讲台、融入课堂、转化角色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而现实中 1.数学在中学学科中,位置很重要 2.中考中数学习题难度偏大 3.数学学科单一研究数量和图形,较抽象、枯燥,易使人厌烦 4.数学学科老师和学生的付出与收获性价比不高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师的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为了学生学的更好、更有效,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营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的角色定位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具有的关系。这就需要 1、处理好教师主导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教师角色定位应当是协调的、一致的,协调一致的基础就是他们的落脚点,都是如何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讲授法是一种在概念、命题教学中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这里的有效有一个前提,即一定是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讲授,那些形式上的合作,那些无序的、无目的的“自主”只能带来数学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我们需要二者的融合与互补——教师讲授给学生自主以启发、动力、灵感、方向,学生自主给教师讲授以反馈、分享、调控、反思。 我们追求的是教与学的统一、师与生的融合。 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该怎么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二 问题引领 激活课堂 近年来,摒弃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主体参与,少讲多练,等各种观点和想法一直在讨论,各种教学模式,各种班级授课制度一直交替在上演。 那么到底哪种教学模式更科学合理,教师们一直在疑惑,一直在探讨,一直在践行但一直没有答案。 我认为没有答案,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答案。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侧重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一系列的能力 1、 (发现问题)每天布置下一节课的作业,以预习单为主,提前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践来质疑,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① 把问题留给学生。促进学生自学、探索、查找资料的习惯 ② 把动力供给学生。对于新问题学生不易厌倦,而且有挑战性,成就感 ③ 把自觉让给学生。学生也渴望成功,无法绝对避免抄袭 2、 (梳理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编写板书设计: (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知识有个归纳、复习、梳理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整合学习各种信息资源,各小组会自主选择或配套不同的参考书进行查找、甄别、比对 3、 (参与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步骤: (1) 学生有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培养主体意识 (2) 学生享受问题带来的情感享受,全面贯彻三维目标,维系上课注意力集中的延续性 4、 (设计问题)让学生合理、有序、分类编写例题, (1) 出题是对学生的一个高标准要求,数字与字母、整数系数与分数系数,力求能分类且有层次 (2) 探究问题的来源,了解运用知识的合理性、严谨性,培养目标意识 (3) 解决了前天作业中的问题,展示了易错的题型,使一错不再错 5、 (解决问题)及时、准确、有效进行课堂反馈 (1) 通过课堂教研单进行测试,面批面改批阅,保证及时双向反馈 (2)全部做对的学生起立,表示褒奖,及时对其他学生形成反差和冲击,特殊表现的通过班级微信群课后来表扬。 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但我们首先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其次学生是活生生的青少年,每天都在变化中成长,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再次教师所教课程各章节内容也是各有特点;最后,教师本人也随时间的变化、观念和知识储备等条件也在变化,所以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三、 把握原则 注重环节 数学教育须坚持育人为先、全面为基、能力为重、发展为本;数学教学须注重细节,力求学生是快乐的、有过程的、有收获的、有进步的。 1、 重视备课、备人、备过程环节:认真研读课标及解读,精心写好教学设计,“放手不是撒手”。 2、 上课要充满激情:通过声音、肢体、语言魅力创设一种学习氛围,活动环境,以情境感染人。 3、 相信学生:对学生的不放心就是对自己没信心,大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现自我,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们“没有天赋还有功夫”。 4、 坚持不懈:坚持课改,边实践边总结、边讨论边思考,多汲取优点、多借助正能量,压力和阻力会转化为动力和推力,而不要努力设想、揣测、装潢、放大各种可能消极的因素。 5、 转变角色:老师可以扮演成一个懵懂的的常问易错但求知欲强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首先是课堂的主人,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的,不是在理论知识中形成的。我们努力搭建星光大道而不是百家讲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