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农村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练仕光

                         农村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初级中学   练仕光    

一、调查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心理状态也起伏不定。尤其是未成年人,他们没有相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生由于心理成长不够成熟,家长缺乏教育时间和能力,学校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他们受社会上不良气息和观念的影响很深。他们是非观念淡薄,学习缺乏动力,对教育无动于衷等等。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形成的一些原因及它的表现。读懂学生的心理,进而为学校的教育服务。特于2016222日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在校的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

二、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中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43份。返回率97.2%。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八年级1个班,七年级5个班。放收卷由班主任组织,数据翔实可靠。

三 、问卷形式

此次问卷共涉及题目28题,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内容为:①家庭的基本情况还有学生与家人的交流情况。②在校对待学习情况及遇到问题的处理情况。

四、初中生生活与学习调查问卷样卷及结果分析

 在收回的243份调查问卷中,有的题目回答有多个答案,有的没有作答。

结果如下:

 孤儿 5人   单亲家庭学生18人    留守儿童56人   独生子女100

选择题的各项选项结果如下

1、填空题结果略

 211岁之前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A 父母(140)  B 爷爷奶奶 (67)   C 外公外婆( 22)  D寄住亲戚家(4)

3 、现在你与(   ) 生活在一起?

A (15)    B 母(29)        C 父母( 13 )    D  其它(21)

4 、你父母的文化程度(   )

A 小学 (84  )    B 初中(102 )    C 高中(22 )    D 大学(2

5 、你父母现在在(   )

A 外出打工( 74  )   B 外出做生意(35 )   C 在家务农(144)

6 、平时父母是否关心你的学习?(    )

A 很少过问(88 )    B 经常过问(128 )    C 从不过问(11)

7、你的父母理解你吗?(    )

A 理解(151 )       B 不理解( 14 )    C 完全不理解(8

8、 你对父母的教育方式(    )

A 完全赞同(127 )    B 不太赞同(103 )    C 反感(10

9、你觉得父母爱你吗?(    )

A 很爱 ( 158 )     B 还行 ( 76 )      C 不爱(9

10、犯错误时是父亲还是母亲教育你?(    )

A 父亲 (58 )      B 母亲( 62 )        C 父母亲(143

11、末和放假期间,你会帮家里做家务吗?(    )

A 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175 )    B 很少做(88  )   C 不做(9

12、是怎样与父母交流的?(    )

A 面对面(197 )     B 打电话 ( 61 )       C  写信(4

13、和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是(  )

A 有心事就和父母说(100 B 除非父母问才说(94

C 不和父母说任何事( 15D 什么事都和父母说(19

14、父母交代你的事情(   )

A 很主动的完成(187 ) B 很不情愿的完成( 40 )   C 厌烦的拒绝完成(9)

15、你的父母每个星期给你多少零花钱?(    )

A 少于5( 17 )    B 510( 65  )      C 1020( 116 )    D 20元以上(18)

16、你对自己的穿着要求是(   )

A很喜欢名牌(16)    B 无所谓( 9 )    C 只要求整洁大方即可(158)

二、学校方面

17、 你现在的学习压力(  )

 A 过大( 45 )        B 过小(18 )        C 还可以(183

18、 你对目前的学习任务,你感到(   )

A 力不从心( 93 )      B 很轻松 (54)      C 没感觉(42

19、 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会主动学习?(    )

A 会  (137 )         B 极少( 60 )     C 不会(42

20、 如果考试失利,你会(    )

A 情绪波动很大( 45 )    B 和以前一样( 52 )    C 更加努力 (140D认为自己很无能( 5

21、你认为学习(   )

A 充满乐趣 (180 )       B 根本不喜欢读书( 24 C 没感觉(43

22、你对班集体是否喜欢(   )

A 非常喜欢  (150 )      B 没多大感情( 79 )    C 一点也不喜欢(17 )

23、当你违反纪律时,老师对你做思想教育,你会(   )

A 认真听教诲,并改正错误( 198 )    B 当耳边风  (22 )   C 口服心不服(12)

24、当你在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   )

A 向老师请教( 85 )    B 问同学 (140)    C 不理它(15 )

25、你与同学相处(   )

A 愉快( 140 )        B 一般(89 )    C 不愉快(8

26、 当你碰上心情烦躁时,你的处理方法是(   )

A 找要好的同学和朋友说话 (125B 自己生闷气(39

C 到外面走走散散心(22 )    D 找理由把气发泄在别人身上(6

27、 你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是否依赖朋友(  )

A 不是,独自面对 (27 )  B 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104

C 偶尔会(116 )       D 完全是(1

28、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写一写你目前的困惑 

在收回的243份调查问卷中,有的题目回答有多个答案,有的没有作答。

结果如下:

 孤儿 5人   单亲家庭学生18人    留守儿童56人   独生子女100

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孤儿5人占2.1%,比例不太大。单亲家庭学生18人,占7.4%,一般来说他们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行事不定,性情与常人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心怀恨意,而又无人倾诉,所以对社会、父或母、老师缺乏信任,我行我素,或缺乏自信,行事畏首畏尾等。这些表现都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接人待物、道德修养等都与学校教育的要求有差距,甚至渐行渐远。

   独生子女有100人,占41.2%,比例很大。他们是父母、祖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多数被长辈溺爱有加,所以他们缺乏谦让精神和合作精神,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对长辈的批评不以为是,顶撞师长。

   留守儿童55人,占22.6%,比例也很大,他们由于缺乏父母在身边监督教育,也是在性情上有很多的缺陷,教育也很困难,教育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单亲家庭学生1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4%。他们有13人在11岁之前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占他们当中的72.2%,现有11人成为了留守儿童,占61.1%,有9人的父或母在外打工,占50%,有12人的父或母很少过问或从不过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占61.7%,所以他们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们,而在对全体学生的调查中,这些数据分别为38%8.2%30.5%36.1%。有12人对父或母的教育方式反感或不赞成,占66.7%,体现出了他们对父母的不信任或讨厌。但整体却是46%。但是只有3人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从中可见他们在感受到了父母的亲情和爱的同时,却对父母缺乏信任或理解或感恩。另一个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当有心事时,他们中有11人父母问了才说,有4人不与父母交流,占他们中的77.8%,而整体却是38%。只有3人主动和父母说。有11人占61.1%的人每周零花钱在1020元,4人占22.2%的人在20元以上,而整体占47.7%7.4%。可知父母只是满足了他们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他们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并不是十分强烈,因为调查中,他们有17人占94.4%对穿名牌无所谓,只求整洁大方即可。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它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也很不妙。在对他们学习情况的调查中觉得学习压力不大的只有1人,只占5.6%,过大的5人,占27.8%,其余的只是勉强应付,对学习力不从心的有9人,占50.3%,而这两项整个被查人数分别为18.5%38.3%,但是他们认为学习充满乐趣的有11人,占61.1%,可见他们享受了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学习很吃力,效果不好,由于没有父母更多的关爱,他们其实更在乎老师的教育,有15人占83.3%对老师的教育是认真听教诲,并尽力改正错误的,整体占到了81.5%,这给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也是由于缺失与父母更多的交流机会,他们更多的是寻求同学、朋友的帮助,有9人占50%喜欢自己的班集体,只有2人占11%的人不喜欢,有8人与同学相处非常愉快,没有人不愉快,他们有心事或遇到挫折时,大多数人都会寻求与朋友交流。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在家庭中所受教育大部分都有缺失,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心理上的需要更胜于对物质的需求。由于父或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他们有了被亲人遗弃的感觉,认为有受不到关爱、无人理解自己的苦衷,他们渴求关心,渴望受到关注,盼望得到信任,而在完整的家庭中,这些现象的比率就小了很多,从整体调查的结果就一目了然了。因而,需要我们教育者对这部分学生的特别关注,加倍呵护,磨平他们的心灵创伤,使其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5名留守儿童。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只跟祖父母或其它亲属亲戚一起生活,甚至独自生活,他们占整个被调查人数的22.6%。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特殊学生人群。

他们的父母100%在外打工,根本顾及不到他们的,没办法给予他们父爱或母爱,他们缺失爱的滋润,得到的爱是畸形的物质满足的爱。而这种情况在整个调查的人数只占到了30.5%。这些留守儿童不可能与父母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中有19人与父母交流占34.5%。而整体人数中却占到了77.8%

  他们当中觉得父母理解自己的有30人,占54%。而整体调查人中比例却占到了66.2%。对父母的教育不赞成或反感的占52%,而整体占46.5%。但是在父母对他们的学习的关心方面和觉得父母是否爱他们的这两项中,却与其他学生的感觉一致,分别为36.4%36.1%65.5%65%。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得到父母的爱只能是钱物,每周的零花钱在20元以上,他们中有13人,在23.6%,而整体只占到了7.4%。由以上数据可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得不到真正的父爱和母爱,能感受到的只有物质给他们带来享受的畸形的爱的表达。他们对接受父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严重缺失而父母对他们的溺爱又是畸形的。其实他们同样是期待有人疼,有人护。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督,他们的学习缺乏压力和动力,努力不够,所以成绩不好,学习困难。下面的数据可以说明:没人监督,只有5人会主动学习,只占9.1%,而整体却有56.4%。不学习的有38人,占59.1% 而整体只占17.3%。另外他们觉得学习压力大有25人,占45.5%,而整体只占18.5%。感到学习力不从心的有32人,占58.2%,而整体却是38.3%。他们没有主动学习的外在条件。所以成绩差,学习困难,学习压力比一般同学大。久而久之,一步步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到了放弃学习的程度。这也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他们认为学习充满乐趣有32人占58.2%,而整体却占到了74%。他们被祖父母所溺爱,自私不顾别人感受,不听别人的批评和教育。当违反纪律时有12人认真听老师教育并改正错误,只占他们中的21.8%,而整体却占到了81.5%

  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很清晰的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深层次的原因,他们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及时监督。没有及时享受到父母的呵护,受到的是溺爱。性情倔强,听不进别人的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热情,这需要教育者献出自己的严父慈母般的大爱,帮助这些留守儿童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而勤奋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本次调查,经过统计有100名独生子女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1.5%,是一个非常大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一般来说,有相对较好的物资条件,享有充分的爱,父母一般也对他们尽心的教育。但是他们被溺爱的成份更多,就造成了他们一些恶习或者说不足。在对他们单独的统计中,他们有10%的人觉得自己完全不被父母理解,而这项在整个调查人中占3.2%。可见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对父母施于的爱缺乏感恩之心,缺乏理解。另一项调查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在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调查中,42%的人赞成,11%的人非常反感,而整个调查中数据分别为52.1%4.1%。他们中有30%的人厌烦,拒绝完成或很不情愿地完成父母交代的事。而整个调查人中,只有20%的人这样。他们中有20%的人要求每周零花钱在20元以上。而整体只占到7.4%。由此可见,他们中一些人更加好逸恶劳,追求享受,害怕困难,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懒惰。这些也反映在他们的学习上,他们中有60%的人认为学习有趣,而有16%的人一点也不喜欢读书,整体被调查人数中这些数据分别占74%9.9%。另外他们中的40%的人极少主动学习,而整个调查人数中只有21.4%的人这样。他们的学习困难,成绩比其它学生差。他们性格中高傲自大,任性。在调查学生遇到烦躁时,独生子女学生有28%的人自己解决,不屑与别人说。遇到挫折时,他们有14%的人独自面对,不寻求朋友的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只有24%的独生子女学生学会主动向教师请教,而对整个调查人中,这些项目的数据分别为9.1%1.1%35%

独生子女学生 ,由于比较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受到长辈过多的爱,尤其是一些男孩,过份的溺爱养成了他们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高傲自大,霸道,缺乏责任感,挫折感,意志薄弱。但是一般来说他们也聪明伶俐,活泼开朗,精力旺盛,学习能力突出。只要我们读懂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心灵,然后有的放矢地正确引导他们,就一定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对这次调查结果的分析,特殊家庭的学生与正常家庭的学生相比,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他们在校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要求我们读懂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生活,因材施教,那么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