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全科农技员方向)专业教学计划
贵州省福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宋正祥 何明远 李秀奎 王为学 熊阴静 钟莲燕 陈湘 陈余 刘惠
邮编:550599
摘要:结合我市教育局ー个课题的研究和我校实际,从县(市)级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特点出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应服务于当前当地经济发展的理念,结合本课题研究,提出了办好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以培养职业农民为办学目的的现代农艺(全科农技员方向)专业教学计划
关键词:职业农民 弹性学制 “理实合一”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 招生对象
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二) 学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一) 知识结构
1. 基础知识
《 应用文写作》、《法律常识和农村政策》、《卫生与健康》、《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农业产业化经营者》等。
2. 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林果生产技术、农畜产品贮藏加工、畜禽养殖技术、生态及休闲农业技术等。
3. 职业技能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农作物及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
(二) 能力结构
1. 通用能力
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2. 专业能力
动物养殖的能力、现代农艺开发推广能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理论教学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一) 1.公共基础课(必修课)
《 应用文写作》、《法律常识和农村政策》、《卫生与健康》、《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农业产业化经营者》
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时数)分配见表1。
表1 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型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数 |
必
修
课 |
1 |
《 应用文写作》 |
100 |
2 |
《法律常识和农村政策》 |
100 |
3 |
《卫生与健康》 |
100 |
4 |
《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 |
100 |
5 |
《农业产业化经营者》 |
100 |
6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100 |
合 计 |
|
600 |
(二)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果树花卉、园林苗木的整形修剪与培育》、《家禽育雏与防疫》、《养猪》、《水稻栽培》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应对各专业课程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
本模块课程应以综合化课程为主。
专业核心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实习时数)分配见表2。
表2 专业核心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型 |
序 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数 |
必
修
课 |
1 |
《水稻栽培》 |
200 |
2 |
《养猪》 |
200 |
3 |
《农业综合实用技术手册》
(地方教材) |
200 |
4 |
《果树花卉、园林苗木的整形修剪与培育》 |
200 |
5 |
《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
50 |
6 |
《家禽育雏与防疫》 |
200 |
合 计 |
|
1050 |
(三) 能力拓展课(选俢课)
《玉米种植工》、《水稻种植工》、《蔬菜工》、《果树工》、《养猪工》、《 畜禽标准化设施养殖》、《熟肉制品加工工》、《设施园艺——蔬菜种植》、《休闲度假农业》、《苗木引种观察与筛选》《 养鸡》、《玉米种植》、《蔬菜种植》
能力拓展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含实验、实习时数)分配见表3。
表3 能力拓展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型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数 |
选
修
课
︿
3
门
﹀ |
1 |
《玉米种植工》 |
200 |
2 |
《水稻种植工》 |
200 |
3 |
《蔬菜工》 |
200 |
4 |
《养猪工》 |
200 |
5 |
《 畜禽标准化设施养殖》 |
200 |
6 |
《设施园艺——蔬菜种植》 |
200 |
7 |
《休闲度假农业》 |
200 |
8 |
《苗木引种观察与筛选》 |
200 |
9 |
《 养鸡》 |
200 |
10 |
《玉米种植》 |
200 |
11 |
《蔬菜种植》 |
200 |
合 计 |
|
2200 |
(四) 技能实训课模块
教学目标:
围绕专业通修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教学要求:
技能实训分两部分安排,一部分开设综合实践课,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根据教学进程和农事季节组织安排;另一部分为生产实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学习期间按农事季节组织循环安排
技能实训课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见表4。
表4 技能实训课项目安排及学时分配
类 型 |
学 年 |
技能实训项目 |
地 点 |
时间 |
学 时 数 |
专
业
技
能 |
1 |
综合实践 |
田间地头、畜栏禽舍、果园及经济林木下 |
整个生产季节或生产周期 |
300 |
2 |
综合实践 |
300 |
3 |
综合实践 |
300 |
4 |
综合实践 |
300 |
5 |
综合实践 |
300 |
6 |
综合实践 |
300 |
合 计 |
|
|
|
1800 |
可根据所学的专业(专门化方向)自行选择其中的一至几个工种申请培训、考核和鉴定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目前已经公布的种植类考工工种。
五、组织教学
1、采用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拔高“理实合一”的教学形式;理论课上在办学点的固定教室,实践课开在田间地头、畜栏禽舍、果园及经济林木、农闲季节多安排集中课堂教学,农忙季节多安排在田间的实践课,实践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2、根据春耕春管、三夏生产、秋收秋种等关键农村季节及各种气象条件安排教学、教学与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步,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同步。
六、作业、考勤、实践教学、考试办法的规定
(一)、作业
按时交作业并及格记2学分,每少交一次或一次不及格扣0.5学分;
(二)、考勤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全勤记3学分,每缺旷一次扣0.5学分;
(三)、考试
考试及格记2学分,不及格不记学分,但可以有一次补考机会;
(四)、实践
实践操作及格记3学分,不及格根据实际情况记0——2.9学分;
(五)、课程学分管理
各课程学分构成为:作业2分+考勤3分+考试2分+实践3分=10分;
上述(一)、(二)、(三)、(四)四项合计得分即为该课程总得学分。可取得毕业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