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真诚是教育的基石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中学 李新 李美娟 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在拉进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爱又是学生获取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取得进步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愉快,感激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当然,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不同的学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师爱是一门艺术。要拨动性格各异的、活生生的孩子们心灵的琴弦,所需的“指法”就更为复杂、多样,更为不易。一个真正懂得师爱艺术的教师往往自兼“多职”——他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是一名技术高超的医生,对学生的“病情”了如指掌并能对症下药,及时救护。要达到这种境界与具备这种能力,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作风及优良的职业素质外,还要有施爱的艺术。 1.“严”而不“厉”。中国有句古训:“严师出高徒”。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而久之,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从这种难以忍耐的重压下滋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莫过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老师对他的看法。保护、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是教师的成功之道;尊重学生,是师爱最真诚的流露,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我价值发现的有效情感因素。 3.正确评价,鼓励学生。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挖掘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清洁大扫除中,有些成绩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我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同学们听后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对于班干部学生,我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周写出工作总结,每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总结并推广他们各自的工作经验,对于取得成绩的学生适时地进行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以便更加努力学习。 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真诚的心灵交流,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1.周记对话,促进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心理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周记中提出来,然后通过笔谈,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平时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使他们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对学生的隐私要保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不张扬,不曝光。 2.聊天对话,加强情感交流。聊天是一种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它有着笔谈所无法企及的表情、动作,使得对话双方的心灵更加直白地碰撞,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也很容易为双方所接受。但聊天时也应注重一定要口出和言。亲切的话语总是让人百听不厌,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以朋友的口吻去交流,切忌以师道尊严自居,更不能口出恶言,使学生有口难开。 3.角色互换,加深彼此了解。教师和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和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角色的互换,可以为双方带来崭新的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在相互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意识,更能融洽双方的关系。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给学习划定目标,分析重点,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调动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增强其凝聚力。 三.抓住学生的特长,多角度地赞美。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赞美,不仅要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应该注意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即“后进生”。所谓“后进生”就是学习上进步得比较慢的学生,并不是差生。他们只是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被冷落,在生活中无威信,自卑感较强。 首先,在课堂外,我们要观察他们的表现,一旦发现闪光点即刻大力表扬。其次,在课堂上,要对后进生多加关心,爱护,设计较为简单的问题,启发学困生回答,对他们能够勇敢回答问题和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应诚心诚意及时地表扬鼓励。同时,教师更应注意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抬起头来走路,消除自卑感,吸引学困生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扬起理想风帆的目的。所以说教师的赞美犹如一缕春风,带给了他们一种自信,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老师,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中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去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面对学生提出的种种疑问甚至是责难,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花朵遍地开放。 真诚的教育,是心与心之间的呼唤。当教师凭借真诚的爱自然地走近每位学生的心灵并收获到他们的信任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也即将驶进成功的港湾。 发表于15年十月第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