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闫继红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吉林省东辽县云顶中心校  闫继红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日之功,必须是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习得和技能的获得是密不可分的,是统一认识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额的。在学习过程中,单靠教师的讲授和阅读书本知识,还不能掌握完全的知识,只有通过相应的技能操作和练习才能进一步理解并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现以我几年来注重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能提高人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读书 的兴趣是怎样的呢?不少学生不爱上阅读课,甚至有的认为上阅读课是一件毫无意义的的事,有的误认为阅读课实际就是听讲,不理解读书的兴趣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改进阅读教学。

首先,从朗读欣赏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在欣赏《草原》的配乐朗诵时,一边听优美的旋律,一边听读。脑子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了蓝天、白云、青草、斜阳,听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欢歌笑语,得到了美得享受,朗读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其次,坚持开展“朗读----听读----评读”活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以激发她们的读书兴趣。在个别朗读时,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进行评价,看他读的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

    再次,收集资料。例如《草原》这一课,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远离大草原,她们对草原的风光、风土人情了解甚少,于是课前,我有目的的布置了预习,收集有关内蒙古草原风土人情的资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阅读资料,收集资料的能力,他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增添了乐趣。学生手中有了丰富的资料,必定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最后,创设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草原》这一课的新课开始,我让学生先听一段欢快的蒙古族音乐,在大屏幕中播放自己制作的关于草原的课件,蓝天白云夏广袤的牧场,移动的羊群,蒙古人民激情的舞蹈等。在学生全情投入中,教师顺势导入新课。音乐的渲染,使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由潜入学习状态转变为实际上起作用的学习态度,既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交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生不会读书是因为没有掌握读书方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对培养其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读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常见的十种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2)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8)写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首要的是要抓学生的习惯培养,对小学生尤应如此。他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习惯培养的最佳年龄期,习惯是达成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习惯养成需要经常历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

(一)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关键是教师要严格地教会他们学会计划和安排。阅读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去想其他学科和玩,心在用在一处,其效果才会好。

(二)养成多读的习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文章需要多诵读,多背诵。这样才能经久不忘,终生受益。只有广泛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古今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

(三)养成质疑设问的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有疑而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先读文,使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有疑,如“张冠李戴”、“囫囵吞枣”、“碰壁”等。然后叫学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释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解疑中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

(四)养成复习的习惯。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复习是很重要的。经常性进行复习,能有效的防止遗忘。

(五)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不能为读而读,要自觉养成动手收集资料,动手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才能在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之上。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去阅读,去实践。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