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平安小学 张敬芹 678306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新一轮的课改便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面临课改的浪潮,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一条真正适应小学语文现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崭新道路。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改革 追求课堂教学高效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在我们多数小学既没有多媒体,也没有太多专家、名家的点拨和指导,有的只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这现有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最迫切想要实现的目标。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所在。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带有的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想方设法探究其中的奥秘,更会表现出主动探索的热情。因此,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多举措、多途径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教师必须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把自己的情感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形态和知识等,不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逐步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入到教学氛围中来。诸如在进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的面前展现美丽奇妙的海底世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生物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朗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自己所认识到的海底世界。如此,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激情,从而调动起了他们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教师准备的怎样。特别是教师的课前准备要特别充分,也就是说教师的备课环节要力求做到追求完美。首先要做到备教材,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教材,认真读懂文本,吃透教材,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知识,明白作者写作的背景及意图,对重点的字词以及篇章结构要了然于胸,对教材的重点要知道怎样去讲解,对文章的难点要知道如何去突破。其次还要去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晓他们学习所处的层次,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等状况要深入了解,这样在讲课时就不至于漫无目的,就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让处在不同层次、学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做到学生的现实状况与课程的有机衔接。这也正是适应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 再次对讲解课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案。在讲课过程中会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比如在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对电脑的使用是否熟练,自己的课件放映起来是否顺畅,电脑使用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最好在课前有一个预案,这也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加以考虑的。总之,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自然流畅,避免出现一些尴尬的场景,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课后巩固,查漏补缺 “温故而知新”的学习理念要求我们学后一定要时时温习,它不仅有巩固知识,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实际上,任何一个班里的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只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口味,让更多的孩子在学后取得或多或少的进步,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针对不同情况的差异,在课后设置不同程度的练习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例如,对于知识基础上的差异,找出学生知识链上的“脱节”和知识网络上的“漏洞”,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进行查漏补缺。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措施。实际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他们唱主角,才能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不断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兴趣,让学生相信自己。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信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通过自己的感悟学习知识,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而且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策略之一。可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不能强行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一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景和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桂林山水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的引导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