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第二中心小学 高光琳 谢国宽 摘要: 新课标的颁布、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不少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某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因此,找出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借助有效教学理念及语文课程标准,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论述。 第一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第三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总之,本论文旨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探讨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 性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寻求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 性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内涵剖析 1.有效教学 在词典中,对“有效”及“教学”又是如何定义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有效”定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如果将《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效”及“教学”的定义结合起来,“有效教学”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的、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学”早己不仅仅只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更多的强调的是师生间的互动、配合,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对国内学者“有效教学”的定义进行研读、在对《现代汉语词典》得出:有效教学是指能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获得长足发展,且师生互动融洽的教学活动。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对“有效教学”的含义有所了解后,我们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 性”的内涵。要明确其内涵,必须先廓清这样两个概念:“阅读”和“阅读教学”。 何为“阅读”?《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 匆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则告诉我们:“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出的释义。这个释义非常重要,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质勾勒了出来: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对话过程,这个对话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可以简单解析为:学生一一学生,学生一一教师,学生一一教科书编者,学生一一具体的文本,教师一一学生,教师一一教科书编者,教师一一具体的文本。这与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与课改的大方向是高度吻合的。 在了解了有效教学,知晓了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后,又该如何理解“小学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呢?实际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有效阅 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以及最终应当达成的结果,二者具有一致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揭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 特征。 1.学生乐学,课堂上师生互动融洽 相较于早些年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教,新课标则指引着教师们更多地关注学 生的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语文课程要调动学生自由表达、充 分表达的热情。这与有效教学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教师教得多 认真、多投入,倘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自始至终都只是“旁观者”而并非主 动的参与者,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必然是缺乏有效性的。一个洋溢着快乐的课堂,一个师生间默契互动的阅读教学课堂,必然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而正是这种生机与活力才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会读,课堂外无师自读 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要在阅读教学中逐 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让小学生,特别是高年 级的小学生初步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确保他们即使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 引导,仍然具备阅读的能力,知道如何阅读,能够轻松自如的通过有效阅读汲取 知识的养分。有效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牵着学生的手,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在课堂外能无师自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3.学生学以致用,读写有效融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的一篇篇文本就是一篇篇佳作范文,教师在指引学生阅读这些文本时,势必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修辞手法的应用、遣词造句的方法、思想情感的渲染……通过阅读,感悟文本中的种种技巧与方法,咀嚼文本所蕴含的情感、道理,从而将文章读通、读透。当阅读教学进行到这一步是否己经“功德圆满”?答案是否定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而要督促学生将阅读中所学到的谋篇行文的技巧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以读促写。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是有效的,因为只有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确保小学生 养成较好的阅读能力,并从正确、有效的阅读中获益。但是,一直以来,小学语 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所欠缺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究 竟是什么?笔者经过分析、总结,将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感染力缺失 不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由于其自身对课文的领悟力、教学的技巧以及情感的酝酿、投入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感染力是各不相同的。优秀教师的阅读教学极具感染力,从而令听课者与之产生共鸣。反观之,有的教师或者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激情,或者缺少精心细腻的教学设计,因而教学缺乏感染力,无法打动听课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 单一不无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求变求新。遗憾的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而这些弊端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使阅读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的成因 在明确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后,我们要来分析一下这 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针对问题的成因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笔者认为,造成 这些主要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缺乏过硬的语文素养 教学感染力缺失,是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教学感染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准确流畅的教学语言、渊博的学识、优雅得体的教学仪态、饱满充实的情感、旗帜鲜明的个性特色、亲近的教学态度去感染学生,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语文教师才能具备构成教学感染力所必须的语文素养。 2.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灵活的掌控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的教师恰恰缺乏对课堂教学灵活的 掌控能力。一方面,对待不同的文本采取“一刀切”的态度,没有细致分析文本 的特色,对任何文本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面对阅读教学课堂上 的突发状况时不能很好的变通,不能改用更有利于教学推进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 教学。如此一来,不仅造成教学方式单一化,也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生气与灵动感,削弱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缺乏对学情的深入分析 对于不同学段的教学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函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学习情况包括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接受水平、学习习惯、个性兴趣等。但这些差异性却被有些教师忽略了,因此也就未能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在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并探究了问题的成因 后,我们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一)在教学中凸显感染力 教学需要感染力,感染力会使教学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会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使师生间展开心与心之间默契的交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呼 吸,共命运”,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总体而言,要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既要在课外勤学;另一方面,时时锻炼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本文中,笔者着重论述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感染力。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课堂带来生命力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对课程基本理念的说 明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 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避免它仅仅成为一种口号,要让 它切实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既促成学生在学习中独立、 协作、质疑品质的形成,又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目前,在阅读教学的课堂 上有以下几种不太适宜的做法会影响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实践: 一、提出疑难问题后,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短。二、学生的分组讨论时间 过短。三、提问者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质疑探究的机会较少。这些做法的不足之 处在于:一、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不到保证。二、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性难 以实现。三、学生在学习中的钻研探究精神不易形成。如何保证自主、合作、探 究教学方式的有效实践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 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要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执行到位还可以有其它的策略,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发掘。 (二)尝试在不同学段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任在肩,作为学生阅读的入门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应该给学生以知识,给学生以享受,给学生以简便可行的方法,让他们能初步学 会阅读,能开心愉悦地进行自主阅读。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细心思索、分析不 同学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让每个学段的教学策略更有针对性,让阅 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下面,笔者将对低、中、高三学段针对性的阅读教学 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1.低学段重在“激趣”一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低学段(1-2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踏进校门,刚刚开始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 比较系统的阅读训练,他们最需要的是初步感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只有这 样他们才能慢慢爱上阅读,从而为中、高学段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如果给低学段的阅读教学定一个核心目标,那就是:激趣。激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在阅读学习的初始阶段爱上阅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中学段重在“养成”一一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中学段(3-4年级)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一个过渡阶段, 即:从低学段向高学段的过渡。相对于低学段的学生而言,这一学段的学生己经 经过了初步的阅读训练,对知识的接受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教师应该抓住这个 时机,着重引导学生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以便为学生在高学段阅读能力的进一 步增强打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先在阅读教学时专门拿出一节课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习惯的教育渗透其间。当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时,则让他们在课前的预习中依照阅读习惯进行预习,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4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崔允廓.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尹祖琴.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一一教师成长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 [4]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吕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0. [8]姜雪杰.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9]肖雪霞.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T}.学周刊,2012 (07): 166. [10]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 (17 ): 145. [11]张艳慧.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8 ): 59-60. [12]张进,韩丽.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6): 159. [13]柳化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交际,2012 (08 ): 138.
|